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tang的成語 (191個)

    121

    湯餅之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ng bǐng zhī h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孩子出生第三天舉行宴會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二卷:“三朝洗兒,曰湯餅之會;周歲試周,曰睟盤之期。”
    122

    螳臂自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bì zì xi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螳螂奮舉腿臂想去阻擋車輪。比喻自不量力,狂妄自大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82回:“若螳臂自雄,鵝癡不遜,天兵一下,玉石俱焚。”
    123

    堂而皇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ér huáng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公然毫不隱諱地(多含貶義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花邊文學 “莎士比亞”》:“末一句是客氣話,贊成施先生的其實并不少,要不然,能堂而皇之的在雜志上發表嗎?”
    124

    堂高級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gāo jí y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堂:廳堂;級:臺階。比喻尊卑有定規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劉寔傳》:“夫堂高級遠,主尊相貴。”
    125

    堂高廉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gāo lián y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堂:廳堂;廉:廳堂的側邊。比喻尊卑有定規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人主之尊譬如堂,群臣如陛,眾庶如地。故陛九級上,廉遠地,則堂高,陛亡級,廉近地,則堂卑。”
    126

    堂皇富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huáng fù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堂皇:盛大,雄偉;富麗:華麗。形容房屋宏偉豪華。也形容詩文詞藻華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十四回:“連忙燈下一看,只見當朝圣人出的是三個富麗堂皇的題目。”
    127

    堂皇冠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huáng guàn mi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表面上莊嚴或正大的樣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薛雪《一瓢詩話》四八:“人言應制、早朝等詩,從無佳作,非也。此等詩竟將堂皇冠冕之字。累成善誦善禱之辭,獻諛呈媚,豈有佳作?”
    128

    堂皇正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huáng zhèng d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言行光明公正,不偏不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三十四回:“寶玉又聽寶釵這一番話,半是堂皇正大,半是體貼自己的私心,更覺比先心動神移。”
    129

    螳螂捕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láng bǔ ch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蟬:知了。螳螂捉蟬,不知潛在危險。比喻目光短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趙曄《吳越春秋》:“螳螂捕蟬,志在有利,不知黃雀在后啄之。”
    130

    螳螂捕蟬,黃雀在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láng bǔ chán,huáng què zài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螳螂正要捉蟬,不知黃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。比喻目光短淺,只想到算計別人,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劉向《說苑 正諫》:“園中有樹,其上有蟬,蟬高居悲鳴飲露,不知螳螂在其后也;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,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。”
    131

    螳螂捕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láng bǔ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只要方法得當,敢于斗爭,以弱制強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螳螂捕蛇》:“則一螳螂據頂上,以刺刀攫其首,攧不可去。久之,蛇竟死。”
    132

    螳螂奮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láng fèn b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螳臂當車。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黃滔《謝試官啟》:“將憐其蚌蛤剖胎,只自回旋于皎月;螳螂奮臂無辭殞碎于高車。”
    133

    螳螂黃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láng huáng q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目光短淺,只見眼前利益而不顧后患。“螳螂捕蟬,黃雀在后”的略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四十三回:“打虎功思懸賞,殺人身被官拿,試看螳螂黃雀,勸君得意休夸。”
    134

    唐臨晉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lín jìn ti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臨:摹仿字畫;帖:書法、繪畫的范本。唐人書法多臨摹晉人范本,脫胎變化而成。比喻善臨摹,少獨創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陶宗儀《輟耕錄 論詩》:“德機詩如何?曰:‘德機詩如唐臨晉帖。’”
    135

    螳螂拒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láng jù z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螳臂當車。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劉知幾《史通 載文》:“乃其申誥誓,降移檄,便稱其智昏菽麥,識昧玄黃,列宅建都若鷦鷯之巢葦,臨戎賈勇猶螳臂之拒轍。此所謂厚顏也。”
    136

    湯里來,水里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ng lǐ lái,shuǐ lǐ q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銀錢隨手來隨手去,留不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61回:“這正是俗語云:‘大海里翻了豆腐船,湯里來,水里去’。”
    137

    儻來之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ǎng lái zhī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儻來:偶然、意外得來的。無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應得的財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莊周《莊子 繕性》:“軒冕在身,非性命也,物之儻來,寄者也。”
    138

    倘來之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ǎng lái zhī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應得的東西。同“儻來之物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秦簡夫《東堂老》第三折:“這錢財是倘來之物。”
    139

    湯去三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ng qù sān m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史記·殷本紀》:“湯出,見野張網四面,祝曰:‘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。’湯曰:‘嘻,盡之矣!’乃去其三面,祝曰:‘欲左,左。欲右,右。不用命,乃入吾網。’諸侯聞之,曰:‘湯德至矣,及禽獸。’”后因以“湯去三面”泛言普施仁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殷本紀》:“湯出,見野張網四面,祝曰:‘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。’湯曰:‘嘻,盡之矣!’乃去其三面,祝曰:‘欲左,左。欲右,右。不用命,乃入吾網。’諸侯聞之,曰:‘湯德至矣,及禽獸。’”
    140

    湯燒火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ng shāo huǒ r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生病發高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二十回:“又見他湯燒火熱,自己守著他,歪在旁邊勸他:‘只養病,別想著些沒要緊的事。’”
    * tang成語,tang的成語,帶ta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