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tang的成語 (191個)

    101

    入室升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ù shì shēng t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人的學識技藝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孔子家語·弟子行》:“吾聞孔子之施教也,先之以《詩》《書》,而道之以孝悌,說之以仁義,觀之以禮樂,然后成之以文德。蓋入室升堂者七十余人,其孰為賢?”
    102

    如湯灌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ú tāng guàn xu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如湯沃雪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·魏·王肅《孔子家語·王言》:“則民之充惡,如湯之灌雪焉。”
    103

    如湯化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ú tāng huà xu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湯:熱水。像熱水澆在雪上。形容十分容易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精忠旗·北朝復地》:“提刀上馬,如湯化雪,誰敢爭持?”
    104

    如湯澆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ú tāng jiāo xu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如湯沃雪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史·王瑩傳》:“丈人一旨,如湯澆雪耳。”
    105

    如湯潑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ú tāng pō xu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如湯沃雪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58回:“如今青州只憑呼延灼一個。若是拿得此人,覷此城子,如湯潑雪。”
    106

    如湯潑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ú tāng pō y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湯:沸水。像用熱水去潑螞蟻,一潑即散,既而又聚。比喻效果不明顯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83回:“各處申達表文求救,累次調兵前去征剿交鋒,如湯潑蟻。”
    107

    如湯沃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ú tāng wò xu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湯:熱水;沃:澆。象用熱水澆雪一樣。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枚乘《七發》:“小汴大歠,如湯沃雪。”
    108

    石城湯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chéng tāng sh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防守堅固不易攻破的城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·魏志·辛毗傳》:“兵法稱:有石城湯池、帶甲百萬而無粟者,不能守也。”
    109

    升堂拜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táng bài m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升:登上;堂:古代指宮室的前屋。拜見對方的母親。指互相結拜為友好人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·吳志·周瑜傳》:“堅子策,與瑜同年,獨相友善,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,升堂拜母,有無通共。”
    110

    三湯兩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tāng liǎng g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泛指烹飪之事。②指各種肴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話本·快嘴李翠蓮記》:“燒賣匾食有何難,三湯兩割我也會。”
    111

    剩湯臘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èng tāng là shu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吃剩下來的飯菜
    成語出處:
    老舍《駱駝祥子》:“做菜做飯全托付給了小福子,自然那些剩湯臘水的就叫小福子拿去給弟弟們吃。”
    112

    升堂入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táng rù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古代宮室,前為堂,后為室。比喻學識或技能由淺入深,循序漸進,逐步達到很高的成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先進》:“由也升堂矣,未入于室也。”
    113

    三湯五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tāng wǔ g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三湯兩割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80回:“眾人祭畢,陳敬濟下來還禮,請去卷棚內三湯五割管待出門。”
    114

    上有天堂,下有蘇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g yǒu tiān táng,xià yǒu sū 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蘇州、杭州比天堂還要美好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14回:“從來江山秀麗,人物奢華,所以相傳道:‘上有天堂,下有蘇杭。’”
    115

    池魚堂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i yú táng y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無辜受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歸山》:“俺來此攜琴訪友,并不曾流連夜曉。無端的池魚堂燕一時燒。”
    116

    螳臂當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bì dāng ch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螳螂奮舉前腿來擋住車子前進;不知道它的力量根本不勝任。比喻自不量力地去做辦不到的事;必然失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莊周《莊子 人間世》:“汝不知夫螳螂乎,怒其臂以當車轍,不知其不勝任也。”
    117

    螳臂擋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bì dǎng ch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自不量力,招致失敗。同“螳臂當車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李一《荊宜施鶴光復記》:“武漢義師之崛起也,以一隅而待北方數省之兵,蓋有螳臂擋車之勢,危莫甚焉。”
    118

    螳臂當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bì dāng y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螳臂:螳螂的前腿;當:阻擋;轅:借指車。比喻自不量力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敗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四卷:“勢弱難敵,謂之螳臂當轅;人生易死,乃曰蜉蝣在世。”
    119

    螳臂當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bì dāng z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自不量力,招致失敗。同“螳臂當車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蔣一葵《長安客話 斗促織》:“螳臂當轍橫,怒蛙致憑軾。”
    120

    螳臂扼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bì è z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螳臂:螳螂的前腿;扼:控制;轍:行車的方向。螳螂舉起臂來阻止車的前進。比喻自不量力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王讜《唐語林·補遺》:“人臣之謬思亂者,乃螳臂扼轍耳。”
    * tang成語,tang的成語,帶ta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