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ui的成語 (495個)
-
481
竹籃打水
- 成語拼音:
- zhú lán dá shuǐ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白費氣力,勞而無功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寒山《詩》:“我見瞞人漢,如籃盛水走,一氣將歸家,籃里何曾有?”
-
482
竹籃打水一場空
- 成語拼音:
- zhú lán dǎ shuǐ yī chǎng kō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費了力沒有效果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惜陰堂主人《二度梅》第15回:“這個孩子今日被小姐看出他的面目來了,只怕老爺要將小姐許配與他,你我不是竹藍打水一場空嗎?”
-
483
沾泥帶水
- 成語拼音:
- zhān ní dài shuǐ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說話、寫文章不簡潔或辦事不干脆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演習·授曲》:“一有字跡,則沾泥帶水,有不如無矣。”
-
484
眾怒如水火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nù rú shuǐ huǒ
- 成語解釋:
- 眾人的憤怒像水火一樣厲害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:“眾怒如水火焉,不可為謀。”
-
485
置水不漏
- 成語拼音:
- zhì shuǐ bù lòu
- 成語解釋:
- 置:安放。放著的水一滴也不漏掉。形容說話行事縝密,毫無差錯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錄》第114卷:“今有學者在某門者,其于考理,非不精當,說得來置水不漏,真是理會得好。”
-
486
重山復水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shān fù shuǐ
- 成語解釋:
- 謂山巒重迭,水流盤曲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林逋《風水洞》詩:“平昔常聞風水洞,重山復水去無窮。”
-
487
指水盟松
- 成語拼音:
- zhǐ shuǐ méng sōng
- 成語解釋:
- 盟:盟誓。指著流水、松樹盟誓。形容情誼之深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陳汝元《金蓮記·詬奸》:“章相與學士,初方指水盟松,后反操戈入室,不免乘此機會,嘲他幾句,有何不可?”
-
488
置水之情
- 成語拼音:
- zhì shuǐ zhī qíng
- 成語解釋:
- 表示人民對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龐參傳》:“棠不與言,但以薤一大本,水一盂,置戶屏前,自抱孫兒伏于戶下。主簿白以為倨。參思其微意,良久曰:‘棠是欲曉太守也。水者,欲吾清也。’”
-
489
置水之清
- 成語拼音:
- zhì shuǐ zhī qīng
- 成語解釋:
- 置:放。表示人民對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劉禹錫《答饒州元使君》:“置水之清必勵,則人知敬。”
-
490
真山真水
- 成語拼音:
- zhēn shān zhēn shuǐ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風景特別優美的山水
- 成語出處:
- 元·吳昌齡《東坡夢》第一折:“你看廬山,果然好景致也,端的真山真水。”
-
491
舟水之喻
- 成語拼音:
- zhōu shuǐ zhī yù
- 成語解釋:
- 舟:船。對船和水的比喻,即水可以載舟,也可覆舟。老百姓可以幫助君王建立朝廷,也可以起來反抗推翻朝廷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魏志·王基傳》:“愿陛下深察東野之弊,留意舟水之喻,息奔駟于未盡,節力役于未困。”
-
492
酌水知源
- 成語拼音:
- zhuó shuǐ zhī yuán
- 成語解釋:
- 飲水要明白它的來源。比喻不忘本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張居正《答上師相徐存齋書》之二六:“謬膺重任,得免愆尤,實老師教庇所及,酌水知源,敢忘銜結。”
-
493
自相水火
- 成語拼音:
- zì xiāng shuǐ huǒ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樣不能相容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九十六回:“今大王所恃重臣二人,而使自相水火,非社稷之福也。”
-
494
智者樂水,仁者樂山
- 成語拼音:
- zhì zhě lè shuǐ,rén zhě lè shān
- 成語解釋:
- 樂:愛好。智者愛好水,仁者愛好山。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愛好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雍也》:“智者樂水,仁者樂山。智者動,仁者靜。智者樂,仁者壽。”
-
495
智足以飾非,辯足以行說
- 成語拼音:
- zhì zú yǐ shì fēi,biàn zú yǐ xíng shuì
- 成語解釋:
- 智:智謀,指巧詐,詭辯。巧詐足夠拒絕別人的規勸,言辭足夠掩飾自己的過失
- 成語出處:
- 漢·劉向《說苑·臣術》:“四曰智足以飾非,辯足以行說,反言易辭而成文章,內離骨肉之親,外妒亂朝廷,如此者讒臣也。”
* shui成語,shui的成語,帶shui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