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shan的成語 (843個)

    161

    逢山開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éng shān kāi l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不畏艱險,在前開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紀君祥《趙氏孤兒》楔子:“傍邊轉過一個壯士,一臂扶輪,一手策馬,逢山開路,救出趙盾去了。”
    162

    逢山開路,遇水疊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éng shān kāi lù,yù shuǐ dié qi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逢:遭逢,遇見。遇到山則打通道路,遇見水則架起橋梁。比喻不畏艱險,打通前進道路上的重重障礙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50回:“軍旅逢山開路,遇水疊橋,豈有泥濘不堪行之理!”
    163

    逢山開路,遇水迭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éng shān kāi lù,yù shuǐ dié qi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逢:遭逢,遇見;迭:一層加上一層。遇到山則打通道路,遇見水則架起橋梁。比喻不畏艱險,打通前進道路上的重重障礙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關漢卿《哭存孝》第二折:“三千鴉兵為先鋒,逢山開路,遇水迭橋。”
    164

    范水模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àn shuǐ mó sh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效法模仿他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江順詒《詞學集成》第六卷:“抗心邁古,肆力式靡;吹花嚼蕊,相炫虛華,范水模山,自詫淡遠。”
    165

    伐善攘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á shàn rǎng y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伐善:夸耀自己的長處;攘:竊取;羭:肥美的綿羊;攘羭:比喻掠美。夸耀自己,掠人之美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李商隱《為滎陽公桂州謝上表》:“敢伐善以攘羭。”
    166

    翻山涉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ān shān shè shu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山:山嶺;涉:趟水;水:大河。翻山越嶺,趟水過河。形容路途奔波之苦
    成語出處:
    王愿堅《糧食的故事》:“可是這會,紅軍就要和我們分手了,他們要翻山涉水地遠征了……”
    167

    蜂扇蟻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shān yǐ j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蜂翅扇動,螞蟻聚合。比喻人雖眾多但起不了大作用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隋書 房彥謙傳》:“況乎蕞爾一隅,蜂扇蟻聚,楊諒之愚鄙,群小之兇慝,而欲憑陵畿甸,覬幸非望者哉!”
    168

    翻山越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ān shān yuè l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越:過;嶺:頂上有路可通行的山。翻過很多山頭;形容野外工作或行進途中辛苦。也比喻歷盡千辛萬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六章:“他的腿腳好,只要肚子里填飽了瓤子,翻山越嶺,跟年輕人一樣。”
    169

    翻山越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ān shān yuè shu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山:山嶺;水:大河。翻山越嶺,趟水過河。形容路途奔波之苦
    成語出處:
    170

    乏善足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á shàn zú ch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善:良好成績;陳:陳述,告訴。情況如常,無可稱道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追求》:“正所謂賤體粗安,乏善足陳。”
    171

    附膻逐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ù shān zhú c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膻:羊臊氣。比喻依附和追隨奸佞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洪楝園《警黃鐘·宮嘆》:“可憐你,附膻逐臭,也自比,附鳳攀龍。”
    172

    附膻逐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ù shān zhú h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膻:羊臊氣;穢:污穢,骯臟。比喻依附和追隨奸佞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明史·董傳策傳》:“干進無恥之徒,附膻逐穢,麕集其門。”
    173

    附膻逐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ù shān zhú x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膻:羊肉的氣味。依附、追逐有膻腥氣味的東西。比喻巴結權貴,追逐個人利益。亦作“附膻逐穢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88回:“我們清白門第,斷不至于設招權倚勢之心,那無知小人,便看得咱家是附膻逐腥之地。”
    174

    分陜之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 shǎn zhī zh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陜:古地名,今河南省三門峽市一帶;重:重任。指周成王時,周公、召公分陜而治。后指朝廷對守土重臣的委任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燕召公世家》:“其在成王時,召公為三公。自陜以西,召公主之;自陜以東,召公主之。”
    175

    風雨飄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yǔ piāo sh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風雨飄搖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珠泉居士《續板橋雜記·麗品》:“壬寅仲冬,便道過訪,雖座上客滿,不異曩時,而風雨飄飖,漸覺朱顏非昔矣。”
    176

    工愁善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ōng chóu shàn b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很容易發愁得病
    成語出處:
    柳亞子《序》:“君工愁善病,顧健飲啖。”
    177

    扛鼎拔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āng dǐng bá sh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扛:雙手舉起。拔起大山,舉起重鼎。形容力氣很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“力能扛鼎,才氣過人。又:“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,自為詩曰:'力拔山兮氣蓋世,時不利兮騅不逝。'”
    178

    光惡不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āng è bù sh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只做惡事,不做善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179

    改惡從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ǎi è cóng sh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改去壞的、錯誤的;向好的、正確的方向轉化。指不做壞事;重新做人。表示壞人或罪犯經過教育改造;有了明顯的悔改表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中庸》:“明則動,動則變。”漢 鄭玄注:“動,動人心也;變,改惡為善也。”
    180

    盥耳山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àn ěr shān q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盥耳:洗耳朵。比喻隱居不仕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崔骃傳》:“故土或掩目而淵潛,或盥耳而山棲。”
    * shan成語,shan的成語,帶shan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