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san的成語 (563個)

    541

    一隅三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ú sān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從一件事物的情況、道理類推而知道許多事物的情況、道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“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也。”
    542

    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,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次被蛇咬了,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。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,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害怕
    成語出處:
    老舍《小坡的生日》:“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,頗有點‘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繩’的神氣。”
    543

    折臂三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é bì sān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晉代的羊枯,曾墜馬折斷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貴官墮馬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劉禹錫《秘書崔少監墜馬長句因而和之詩》:“上車著作應來問,折臂三公定送方。”
    544

    枝分葉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fēn yè s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廣。同“枝布葉分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楊炯《為薛令祭劉少監文》:“惟此陶唐,有此冀方。上天祚漢,人神攸贊。開國承家,枝分葉散。三貂赫赫于臺省,駟馬諼諼于里闬。”
    545

    止戈散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ǐ gē sàn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停用兵戈,放還戰馬,意謂結束戰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齊書·神武帝紀下》:“止戈散馬,各事家業。”
    546

    張火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g huǒ s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張:展開;火傘:比喻烈日。形容夏天烈日當空,酷熱難耐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游青龍寺贈崔太補闕》詩:“光華閃壁見神鬼,赫赫炎官張火傘。”
    547

    珠履三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ū lǚ sān q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珠履:綴有珠玉的鞋子。形容貴賓眾多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李白《江上贈竇長史》:“不同珠履三千客,別欲論交一片心。”
    548

    長年三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ǎng nián sān l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古時指船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杜甫《撥悶》詩:“長年三老遙憐汝,捩舵開頭捷有神。”
    549

    晝日三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u rì sān ji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日之間三次接見。形容深受寵愛禮遇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易·晉》:“康侯用錫馬蕃庶,晝日三接。”孔穎達疏:“晝日三接者,言非惟蒙賜蕃多,又被親寵頻數,一晝之間,三度接見也。”
    550

    著三不著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áo sān bù zháo li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說話或做事輕重不當,考慮欠周,注意這里,顧不到那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45回:“那珍大爺管兒子,倒也象當日老祖宗的規矩,只是著三不著兩的。”
    551

    攢三集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ǎn sān jí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攢三聚五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冰心《寄小讀者》十一:“憶起昨夜那些小孩子,接過禮物,攢三集五,聚精凝神,一層層打開包裹的光景。”
    552

    張三李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g sān lǐ s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假設的名字,泛指某人或某些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 百丈恒禪師法嗣》:“問:‘如何是佛?’師曰:‘張三李四。’”
    553

    張三呂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g sān lǚ s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泛指某人或某些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何承裕《戲為舉子對句》詩:“曉來狗吠張三婦,日暮猿啼呂四妻。”
    554

    朝三暮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o sān mù s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比喻使用詐術;進行欺騙。后比喻經常變卦;反復無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莊周《莊子 齊物論》:“狙公賦芧,曰:‘朝三而暮四。’眾狙皆怒。曰:‘然則朝四而暮三。’眾狙皆悅。”
    555

    遮三瞞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 sān mán s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說話、做事多方掩飾,不爽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三十三回:“昨夜怎么他兩個一同出來,你且告訴了我,我自有主意,可不要遮三瞞四的。”
    556

    朝四暮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o sì mù s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使用騙術欺騙人。后比喻經常變卦,反復無常
    成語出處:
    梁啟超《余之幣制金融政策》:“其后有以調停之說進者,吾見其朝四暮三,無關宏旨。”
    557

    眾散親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sàn qīn l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叛:背叛;離:離開。眾人反對,親人背離。形容完全孤立,不得人心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慕容垂傳》:“淮南之敗,眾散親離,而垂侍衛圣躬,誠不可志。”
    558

    再衰三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i shuāi sān 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再衰三竭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為“五卅”慘案怒吼》:“病根(指不平等條約)不除……我們國民的民氣,再衰三涸,將要永遠淪為外人的奴隸而不能振拔。”
    559

    再衰三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i shuāi sān j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竭:盡了。形容力量一再消耗;士氣已經低落;無法再振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莊公十年》:“夫戰,勇氣也;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”
    560

    再三再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i sān zài s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重復好幾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范康《竹葉舟》第二折:“今日我這道友再三再四的度脫你出家,你則不省悟。”
    * san成語,san的成語,帶san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