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qu的成語 (669個)

    101

    浮來暫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ú lái zàn q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來去無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紅樓夢》第八八回:“姨太太這幾天浮來暫去,不能過來回老太太,今日飯后家去了。”
    102

    負弩前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ù nǔ qián q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弩:弓箭。背著弓箭走在前面。表示極為尊敬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至蜀,蜀太守以下郊迎,縣令負弩矢前驅,蜀人以為寵。”
    103

    風驅電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qū diàn j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迅速出擊。同“風馳電擊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 謝晦傳》:“散騎常侍、驍騎將軍段宏鐵馬二千,風驅電擊,步自竟陵,直至鄢郢。”
    104

    風驅電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qū diàn s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像刮風、閃電那樣迅速馳赴和掃除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 裴叔業崔慧景等傳論》:“征虜將軍投袂以先國急,束馬旅師,橫江競濟,風驅電掃,制勝轉丸。”
    105

    覆去翻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ù qù fān l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一次又一次。也形容來回翻動身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趙長卿《減字木蘭花》詞:“終宵無寐。覆去翻來真個是。屈指歸期。”
    106

    風趣橫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qù héng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十分幽默、詼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35回:“這樣風趣橫生的事,只有請笑庵自講最妙。”
    107

    負屈含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ù qū hán y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負:背著;屈:委屈;含:放在嘴里;比喻忍受;冤:冤枉。蒙受委屈;忍受冤枉;得不到昭雪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5回:“我見父親負曲含冤,都因我的婚姻而起,我從那日便打了個終身守志永遠不出閨門的主意。”
    108

    豐取刻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qǔ kè y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豐:多;刻:刻薄;與:給予。取之于民的多,用之于民的少。多形容殘酷地剝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荀況《荀子 君道》:“上好貪利,則臣下百吏乘是而后豐取刻與,以無度取于民。”
    109

    鳧趨雀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ú qū què y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象野鴨那樣快跑,象鳥雀那樣跳躍。形容十分歡欣的樣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盧照鄰《窮魚賦》:“漁者觀焉,乃具竿索,集朋黨,鳧趨雀躍,風馳電往。”
    110

    負屈銜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ù qū xián y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銜:用嘴含,這里指心里懷著。身上背著委屈,心里懷著冤枉。指蒙受冤屈,得不到昭雪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后庭花》第四折:“今日個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兇賊,還了報了這負屈銜冤兩怨鬼。”
    111

    蜂趨蟻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qū yǐ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很多人迎合投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 聯升社學和鐘鏞社學》:“果然蜂趨蟻附,攘攘熙熙,誠不出神靈所料者矣。”
    112

    附勢趨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ù shì qū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奉承、依附有權勢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無名氏《贈書記·奚媽辨本》:“朝庭一時無公道,我難道附勢趨炎,把是非顛倒。”
    113

    俯拾仰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ǔ shí yǎng q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低頭拾地上的東西,抬頭拿上面的東西。形容一舉一動都有收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貨殖列傳》:“然家自父兄子孫約,俯有拾,仰有取。”
    114

    分文不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 wén bù q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個錢也不要。比喻不計報酬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39卷:“懶龍分文不取,也不問多少,盡數與了貧兒。”
    115

    拂袖而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ú xiù ér q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拂袖:甩袖子;表示生氣。一甩袖子就走了。形容因言語不合很生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第12卷:“師云:‘侍者收取。’明拂袖而去。”
    116

    伈伈睍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ù xīn qǔ t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伈伈xǐn:小心恐懼的樣子。睍睍xiàn:也作“伣伣”,眼睛不敢睜大的樣子。小心害怕或低聲下氣的樣子。唐·韓愈《祭鱷魚文》:“刺史雖駑弱,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,伈伈睍睍,為民吏羞,以偷活于此耶?”《明史·鄒智傳》:“及與議事,又唯諾惟謹,伈伈伣伣,若有所不敢,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祭鱷魚文》:“刺史雖駑弱,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,伈伈睍睍,為吏民羞,以偷活于此邪?”
    117

    拂衣而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ú yī ér q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很生氣,一甩袖子就走了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方正》:“子敬瞋目曰:‘遠慚荀奉倩,近愧劉真長。’遂拂衣而去。”
    118

    泛應曲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àn yīng qǔ d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廣泛適應,無不恰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朱子語類》卷十三:“若得胸中義理明,從此去量度事物,自然泛應曲當。”
    119

    附炎趨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ù yán qū r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趨附時貴權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王錂《春蕪忘·宴賞》:“下官楚大夫登徒履便是,附炎趨熱,色厲內茬。”
    120

    方圓殊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āng yuán shū q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殊趣:不同的意趣。因方圓形狀各異,意趣大相徑庭。比喻人或事物各異,其意趣或特征也各不相同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·禮志一》:“今者見生,或年在捍格,方圓殊趣,宜聽其去就,各從所安。”
    * qu成語,qu的成語,帶qu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