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qian的成語 (1041個)

    1021

    瞻前忽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 qián hū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瞻:視,望。形容難以捉摸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罕》:“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”
    1022

    爭前恐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g qián kǒng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爭先恐后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蔡東藩《南北史演義》第五十五回:“歡乃麾兵直進,大眾爭前恐后,一涌而上,無復行列。”
    1023

    瞻前慮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 qián lǜ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瞻:向前望。兼顧前后。形容顧慮太多,猶豫不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47回:“只顧得眼前一點,不曉得瞻前慮后。”
    1024

    瞻前思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 qián sī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思前想后,反復思考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無名氏《玉嬌梨》第14回:“又緣道途修阻,不能趨侍膝前,仰承教訓,遂致孤身流落,有墮家聲。瞻前思后,慚愧何堪!”
    1025

    資淺望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ī qiǎn wàng q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資:資歷。資歷淺,名望小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朱熹《乞追還待制職名奏狀》:“伏念臣自去歲誤蒙圣恩,擢置近列,使侍講筵,即以迂疏寡陋,資淺望輕,懇辭四五,而不獲命,遂已不敢復辭講職。”
    1026

    朝干夕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o qián xī t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,不敢疏忽懈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 干》:“君子終日干干,夕惕若厲,無咎。
    1027

    朝乾夕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o qián xī t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乾:乾乾,即自強不息;惕:小心謹慎。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,沒有一點疏忽懈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 乾》:“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厲,無咎。”
    1028

    晝乾夕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u qián xī t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日夜勤勉戒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《周易 乾》:“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,厲無咎。”前蜀 杜光庭《賀臣體漸痊愈表》:“晝乾夕惕,焦勞而腠理愆和旰食宵衣,憂軫而寒暄爽候。”
    1029

    遮前掩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 qián yǎn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說話藏頭露尾,欲言又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朱熹《答葉正則書》之四:“大家講究到底,大開眼看覷,大開口說話,分明去取,直截剖判,不須得如此遮前掩后,似說不說,做三日新婦子模樣,不亦快哉!”
    1030

    左鉛右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ǒ qiān yòu q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書寫工具不離左右。意謂不停地寫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十回:“做書人左鉛右槧,舌敝唇焦。”
    1031

    樽前月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ūn qián yuè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酒樽之前,月亮之下。謂對酒賞月的悠閑情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龔自珍《與吳虹生書八》:“弟此節俗冗,焦頭爛額,對月對酒皆不樂。樽前月下,尚有剝啄之聲,如御十萬敵,必須在家首先搪拒,竟無福前來望見顏色矣。”
    1032

    做歉做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qiàn zuò h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想方設法,假裝成好人或惡人,以便應付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5卷:“眾人做歉做好,勸了他們回去。眾人也各自散了。”
    1033

    乍入蘆圩,不知深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à rù lú wéi,bù zhī shēn qi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乍:剛剛,起初;圩:圍子。新到一片蘆葦地,不知這里邊的深淺。比喻剛到一個新的地方,不熟悉情況,行動要謹慎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32回:“假若不與他實說,蒙著頭,帶著他走,常言道:‘乍入蘆圩,不知深淺。’”
    1034

    真人面前不說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 rén miàn qián bù shuō ji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在真誠的人或了解情況的人面前不說假話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·南康軍云居山了元佛印禪師》:“真人面前不說假,佛也安,祖也安。”
    1035

    逐日千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ú rì qiān l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追逐太陽,奔跑千里。形容馬跑得極快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陳·江總《度支尚書陸君諫》:“昂昂逸驥,逐日千里。”
    1036

    踵武前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ǒng wǔ qián x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踵:腳跟。武:足跡。跟隨著前人的腳步走。比喻效法前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楚·屈原《離騷》:“忽奔走以先后兮,及前王之踵武。”
    1037

    坐知千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zhī qiān l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坐在屋里而知曉千里之外的事情。形容具有遠見卓識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任乧《奏彈曹景宗文》:“光武命將,坐知千里。”
    1038

    志在千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zài qiān l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志向遠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魏·曹操《步出夏門行·神龜雖壽》:“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。”
    1039

    轉戰千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ǎn zhàn qiān l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連續作戰,經歷了很長的歷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轉斗千里,矢盡道窮。”
    1040

    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zhě qiān lǜ,bì yǒu yī s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智者:聰明人;慮:思考,謀劃;失:差錯。指聰明人對問題深思熟慮,也難免出現差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廣武曰:'臣聞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;愚者千慮,必有一得。'”
    * qian成語,qian的成語,帶qian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