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i的成語 (260個)
-
241
援溺振渴
- 成語拼音:
- yuán nì zhèn kě
- 成語解釋:
- 振:通“賑”,救濟。援救落水的人,周濟饑渴的人。指幫助落難者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邵博《聞見后錄》第15卷:“曾未期月,援溺振渴,事無巨細,悉究本末。”
-
242
一丸泥封函谷關
- 成語拼音:
- yī wán ní fēng hán gǔ guān
- 成語解釋:
- 丸泥:一點泥,比喻少;封:封閉;關:關隘。用一個小泥丸就能把函谷關封閉。形容地勢險要,只要少量兵力就可以把守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隗囂傳》:“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,此萬世一時也。”
-
243
曳尾泥涂
- 成語拼音:
- yè wěi ní tú
- 成語解釋:
- ①同“曳尾涂中”。②比喻卑鄙齷齪的行為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轍《和子瞻濠州七絕·逍遙臺》:“猖狂戰國古神仙,曳尾泥涂老更安。”
-
244
淫心匿行
- 成語拼音:
- yín xīn nì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謂思想邪亂、行為不正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趙嘩《吳越春秋·勾踐伐吳外傳》:“后三日,復徙軍于雋李,斬有罪者三人以徇于軍日:‘其淫心匿行不當敵者如斯矣。’”
-
245
油油膩膩
- 成語拼音:
- yóu yóu nì nì
- 成語解釋:
- 指油很多或沾滿油污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82回:“裹一項油油膩膩舊頭巾,穿一領邋邋遢遢潑戲襖。”
-
246
以意逆志
- 成語拼音:
- yǐ yì nì zhì
- 成語解釋:
-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別人的心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故說《詩》者不以文害辭,不以辭害志;以意逆志,是為得之。”
-
247
誅暴討逆
- 成語拼音:
- zhū bào tǎo nì
- 成語解釋:
- 討伐兇暴、叛逆之人。誅:討伐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 蜀 諸葛亮《便宜十六策 治軍》:“治軍之政,謂治邊境之事,匡救大亂道,以威武為政,誅暴討逆,所以存國家安社稷之計。”
-
248
賊臣逆子
- 成語拼音:
- zéi chén nì zǐ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賊臣亂子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敦煌變文·降魔變文》:“賊臣逆子設陰謀,慮恐國破人消滅。”
-
249
沾泥帶水
- 成語拼音:
- zhān ní dài shuǐ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說話、寫文章不簡潔或辦事不干脆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演習·授曲》:“一有字跡,則沾泥帶水,有不如無矣。”
-
250
拯溺扶危
- 成語拼音:
- zhěng nì fú wēi
- 成語解釋:
- 拯:救。溺:落水者。危:危難。救助落水者,扶持危難中的人或國家。亦作“拯危扶溺”、“拯危濟困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陳書·虞寄傳》:“然夷兇剪亂,拯溺扶危,四海樂推,三靈眷命,揖讓而居南面者,陳氏也。”
-
251
拯溺救焚
- 成語拼音:
- zhěng nì jiù fén
- 成語解釋:
- 溺:落水者;焚:被困在火中的人。比喻救人于危難之中
- 成語出處:
- 漢·王充《論衡·自紀》:“救火拯溺,義不得好;辯論是非,言不得巧。”
-
252
罪逆深重
- 成語拼音:
- zuì nì shēn zhòng
- 成語解釋:
- 指做了很大的壞事,犯了很大的罪。同“罪孽深重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歐陽修《與十四弟書》:“某罪逆深重,不自死滅。”
-
253
重逆無道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nì wú dào
- 成語解釋:
- 大逆不道,行事不循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·吳王劉濞傳》:“而卬(楚王劉卬)等又重逆無道,燒宗廟,鹵御物,朕甚痛之。”
-
254
拯危扶溺
- 成語拼音:
- zhěng wēi fú nì
- 成語解釋:
- 溺:落水者;危:危亂,指動亂中的國家。拯救、幫助受難的百姓和動亂中的國家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73回:“豈有論道經邦之志,全無拯危扶溺之心。”
-
255
走丸逆坂
- 成語拼音:
- zǒu wán nì bǎn
- 成語解釋:
- 走丸:滾彈丸;坂:同“阪”,山坡。逆著山坡滾彈丸。比喻所求與所行相背離,難償所愿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李密傳》:“芳餌之下,必有懸魚,惜其重賞,求人死力,走丸逆坂,匹此非難。凡百驍雄,誰不讎怨。”
-
256
志梟逆虜
- 成語拼音:
- zhì xiāo nì lǔ
- 成語解釋:
- 裊:懸頭示眾,引申為消滅;逆虜:敵人。指立志消滅敵人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劉琨傳》:“吾枕戈待旦,志梟逆虜,常恐祖生先吾著鞭。”
-
257
誅兇討逆
- 成語拼音:
- zhū xiōng tǎo nì
- 成語解釋:
- 誅:討伐。討伐兇暴、叛逆之人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精忠記·勝敵》:“身為上將,統領大軍,奮武揚威,誅兇討逆。”
-
258
誅兇殄逆
- 成語拼音:
- zhū xiōng tiǎn nì
- 成語解釋:
- 誅:討伐。討伐兇暴、叛逆之人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陳子昂《請措刑科》:“圣人誅兇殄逆,濟人寧亂,必資刑殺,以請天下。”
-
259
致遠恐泥
- 成語拼音:
- zhì yuǎn kǒng ní
- 成語解釋:
- 致遠:到達遠方,比喻委以重任;泥:阻滯拘泥,難行。恐怕妨礙實現遠大目標。比喻小技無補于大業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張》:“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;致遠恐泥,是以君子不為也。”
-
260
忠言逆耳
- 成語拼音:
- zhōng yán nì ěr
- 成語解釋:
- 誠懇的勸告聽起來不舒服。逆:不順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留侯世家》:“且忠言逆耳利于行,良藥苦口利于病。”
* ni成語,ni的成語,帶ni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