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的成語 (215個)
-
141
社稷生民
- 成語拼音:
- shè jì shēng mín
- 成語解釋:
- 社稷: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,代指國家。指國家與人民
- 成語出處:
- 傅抱石《鄭板橋集前言》:“何與于社稷生民之計,三百篇之旨哉?”
-
142
師老民困
- 成語拼音:
- shī lǎo mín kùn
- 成語解釋:
- 師:軍隊;老:疲憊。軍隊疲憊,百姓困苦。形容連年戰爭使兵疲民苦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晉史·下卷》:“楊光運統兵攻廣晉,逾年無功,晉主怕師老民困。”
-
143
視民如傷
- 成語拼音:
- shì mín rú shāng
- 成語解釋:
- 把百姓當作有傷病的人一樣照顧。舊時形容在位者關懷人民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哀公元年》:“臣聞國之興也,視民如傷,是其福也。”
-
144
視民如子
- 成語拼音:
- shì mín rú zǐ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帝王、官吏愛護百姓。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昭公三年》:“吳光新得國,而親其民,視民如子,辛苦同之,將用之也。”
-
145
生民涂炭
- 成語拼音:
- shēng mín tú tà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六十一回:“今國君無道,天愁民怨,四海分崩,生民涂炭,刀兵不歇,天下無不思叛,正天之欲絕殷商也。”
-
146
市民文學
- 成語拼音:
- shì mín wén xué
- 成語解釋:
- 封建社會后期,適應城市居民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文學。內容大多描寫市民社會的生活和悲歡離合的故事,反映市民階層的思想和愿望。宋元明話本是其代表作品。
- 成語出處:
-
147
使民以時
- 成語拼音:
- shǐ mín yǐ shí
- 成語解釋:
- 時:農時。執政者要按照農時使用民力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學而》:“道千乘之國,敬事而信,節用而愛人,使民以時。”
-
148
神怒民痛
- 成語拼音:
- shén nù mín tòng
- 成語解釋:
- 痛:恨。天神憤怒,百姓痛恨。形容因作惡多端,引起極大憤怒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晏嬰《晏子春秋·外篇》:“不思謗讟,不憚鬼神,神怒民痛,無悛于心。”
-
149
神怒民怨
- 成語拼音:
- shén nù mín yuàn
- 成語解釋:
- 怨:怨恨。天神憤怒,百姓痛恨。形容因作惡多端,引起極大憤怒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68回:“師曠退,謂羊舌肸曰:‘神怒民怨,君不久矣!’”
-
150
生事擾民
- 成語拼音:
- shēng shì rǎo mín
- 成語解釋:
- 生事:惹起事端。惹起事端,侵擾民眾。指故意尋釁鬧事,侵擾人民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軾《教戰守》:“而士大夫亦未嘗言兵,以為生事擾民,漸不可長。”
-
151
順天恤民
- 成語拼音:
- shùn tiān xù mín
- 成語解釋:
- 順:依順,順從;恤:體恤。順應天意,體恤民眾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匈奴傳》:“朕與單于俱由此道,順天恤民,世世相傳,施之無窮,天下莫不咸嘉。”
-
152
尸位病民
- 成語拼音:
- shī wèi bìng mín
- 成語解釋:
- 尸位:居位而不做事。占著職位而無所作為,使人民受到損害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95回:“如有慢視民瘼者,定行揭帖上幾個,斷不叫這等尸位病民者,得以漏網。”
-
153
食為民天
- 成語拼音:
- shí wéi mín tiān
- 成語解釋:
- 謂糧食是人民賴以生存的最為重要的東西。
- 成語出處:
-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涉務》:“夫食為民天,民非食不生矣,三日不粒,父子不能相存。”
-
154
束杖理民
- 成語拼音:
- shù zhàng lǐ mín
- 成語解釋:
- 謂治理百姓不濫用刑罰。形容為官寬仁愛民。束杖,收起刑具。
- 成語出處:
- 金·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八:“有刑罰徒流絞斬,吊拷絣把。設而不用,束杖理民寬雅。”
-
155
體察民情
- 成語拼音:
- tǐ chá mín qíng
- 成語解釋:
- 體察:考查,觀察。考察民間生活生產情況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關漢卿《裴度還帶》:“上命差來此處歇馬,體察民情。”
-
156
荼毒生民
- 成語拼音:
- tú dú shēng mín
- 成語解釋:
- 荼毒:毒害,殘害。指殘害人民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李華《吊古戰場文》:“秦起長城,竟海為關,荼毒生民,萬里朱殷。”
-
157
體國安民
- 成語拼音:
- tǐ guó ān mín
- 成語解釋:
- 體:劃分;國:國家。治理國家,安定民眾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王夫之《讀通鑒論·唐德宗》:“柳考當日戶口虛盈之數,而晏體國安民之心,不可沒矣。”
-
158
天怒民怨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nù mín yuàn
- 成語解釋:
- 怒:發怒;怨:怨恨。上天震怒,人們怨恨。形容為害作惡非常嚴重,引起普遍的憤怒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94回:“三綱盡絕,五倫有乖,天怒民怨,自古及今,罪惡昭著未有若此之甚者。”
-
159
涂炭生民
- 成語拼音:
- tú tàn shēng mín
- 成語解釋:
- 涂炭:爛泥和炭火。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沈采《千金記·登拜》:“狂秦暴虐,涂炭生民。”
-
160
天無二日,民無二王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wú èr rì,mín wú èr wáng
- 成語解釋:
- 日:太陽。天上沒有兩個太陽,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王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萬章》:“孔子曰:‘天無二日,民無二王。’舜既為天子矣,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喪,是二天子矣。”
* min成語,min的成語,帶min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