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的成語 (215個)
-
121
民以食為本
- 成語拼音:
- mín yǐ shí wéi běn
- 成語解釋:
- 民眾以糧食為根本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拔宅飛升》第一折:“常言道大富由天,小富由勤,民以食為本。”
-
122
民以食為天
- 成語拼音:
-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
- 成語解釋:
- 天:比喻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東西。人民以糧食為自己生活所系。指民食的重要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酈食其傳》:“王者以民為天,而民以食為天。”
-
123
敏于事,慎于言
- 成語拼音:
- mǐn yú shì,shèn yú yán
- 成語解釋:
- 敏:奮勉,慎:小心。辦事勤勉,說話謹慎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論語 學而》:“君子食無求飽,居無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。”
-
124
民賊獨夫
- 成語拼音:
- mín zéi dú fū
- 成語解釋:
- 指殘害人民眾叛親離的反動統治者
- 成語出處:
- 范文瀾《中國通史》第二編第一章第一節:“這種險慘刻毒的民賊獨夫思想,與孔孟正統派的仁義學說恰恰處于對立的地位。”
-
125
民脂民膏
- 成語拼音:
- mín zhī mín gāo
- 成語解釋:
- 脂、膏:動植物體內的油質。比喻勞動人民用血汗換來的物質財富。
- 成語出處:
- 五代 孟昶《戒石文》:“爾俸爾祿,民脂民膏。”
-
126
訥言敏行
- 成語拼音:
- nè yán mǐn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訥言:說話謹慎;敏:敏捷。指說話謹慎,辦事敏捷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里仁》:“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。”
-
127
訥于言,敏于行
- 成語拼音:
- nè yú yán,mǐn yú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訥:語言遲鈍;敏:敏捷。指說話謹慎,辦事敏捷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里仁》:“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。”
-
128
平民百姓
- 成語拼音:
- píng mín bǎi xìng
- 成語解釋:
- 指普通百姓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三卷:“假如桀是個平民百姓,還造得許多惡業否?”
-
129
平易近民
- 成語拼音:
- píng yì jìn mí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平易近人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:“夫政不簡不易,民不有近;平易近民,民必歸之。”
-
130
強奸民意
- 成語拼音:
- qiáng jiān mín yì
- 成語解釋:
- 反動統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人民群眾頭上;硬說成是人民群眾的意愿。
- 成語出處:
-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72回:“后來老袁強奸民意,凡政、紳、軍、商各界,無不有請愿書。”
-
131
全民皆兵
- 成語拼音:
- quán mín jiē bīng
- 成語解釋:
- 謂把能參加戰斗的人民全都武裝起來,隨時準備殲滅入侵之敵。
- 成語出處:
- 王朔《癡人》:“我知道這種勾當已發展到五花八門、全民皆兵的程度。”
-
132
取信于民
- 成語拼音:
- qǔ xìn yú mín
- 成語解釋:
- 取得人民的信任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》:“當時的情況是弱國抵抗強國,文中指出了戰前的政治準備一一取信于民。”
-
133
辱國殄民
- 成語拼音:
- rǔ guó tiǎn mí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辱國殃民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劉基《春秋明經》:“他日西鄙之伐,辱國殄民,果誰之所致乎!”
-
134
辱國殃民
- 成語拼音:
- rǔ guó yāng mín
- 成語解釋:
- 使國家受辱,人民遭殃。亦作“辱國殄民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古今小說 木綿庵鄭虎臣報冤》:“韓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,陷害了趙愚丞相,罷黜道學諸臣,輕開邊釁,辱國殃民。”
-
135
仁民愛物
- 成語拼音:
- rén mín ài wù
- 成語解釋:
- 仁:仁愛,同情、愛護或幫助。愛眾人,進而愛護萬物。舊指官吏仁愛賢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君子之于物也,愛人而弗仁;于民也,仁之而弗親,親親而仁民,仁民而愛物。”
-
136
人民城郭
- 成語拼音:
- rén mín chéng guō
- 成語解釋:
- 城郭:城墻。城郭還是舊有的,可人都不是原來的。感嘆事態變遷,物是人非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陶潛《搜神后記》卷一:“有鳥有鳥丁令威,去家千年今始歸。城郭如故人民非,何不學仙冢壘壘。”
-
137
燃萁之敏
- 成語拼音:
- rán qí zhī mǐn
- 成語解釋:
- 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。
- 成語出處:
- 相傳三國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脅迫下七步成詩,詩中有“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”語。宋 寧參《白水縣齋十詠》序:“曾無擊缽之音,但愧燃萁之敏。”
-
138
盛德不泯
- 成語拼音:
- shèng dé bù mǐn
- 成語解釋:
- 盛德:美盛的品德;泯:滅。美盛的德行永遠不會泯滅。指品德高尚的人永世受人崇敬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傅亮《為宋公修張良廟教》:“夫盛德不泯,義存祀典。”
-
139
升斗小民
- 成語拼音:
- shēng dǒu xiǎo mín
- 成語解釋:
- 家里沒有多存糧食。比喻貧窮的老百姓
- 成語出處:
- 高陽《胡雪巖全傳·紅頂商人》:“升斗小民,卻立刻就感到了威脅,米店在閉城之前,就已歇業。”
-
140
神經過敏
- 成語拼音:
- shén jīng guò mǐn
- 成語解釋:
- ①癥狀名。神經系統的感覺機能異常銳敏,神經衰弱患者大都有這種癥狀。②泛指多疑,好大驚小怪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集外集·關于》:“倘僅有彼此神似之處,我以為那是因為同一厚書的譯本,并不足異的,正不必如此神經過敏,只因‘疑心’而竟想入非非。”
* min成語,min的成語,帶min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