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的成語 (327個)
-
101
迷而不反
- 成語拼音:
- mí ér bù fǎn
- 成語解釋:
- 迷路后不知回來。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鐘會傳》:“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發,玉石皆碎。”
-
102
秘而不露
- 成語拼音:
- mì ér bù lù
- 成語解釋:
- 嚴守秘密,不肯吐露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董昭傳》:“秘而不露,使權得志,非計之上。”
-
103
秘而不宣
- 成語拼音:
- mì ér bù xuān
- 成語解釋:
- 秘:不公開的;引申為隱匿;不能讓別人知道;宣:公開。把知道的消息、情況隱秘起來;不告訴別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呂蒙傳》:“密為肅陳三策,肅敬受之,秘而不宣。”
-
104
秘而不泄
- 成語拼音:
- mì ér bù xiè
- 成語解釋:
- 泄:泄漏。嚴守秘密,不肯吐露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69卷:“上仙真經秘而不泄者,為此字母之法,恐凡愚之心見知也。”
-
105
密而不宣
- 成語拼音:
- mì ér bù xuān
- 成語解釋:
- 宣:公開。保守秘密,不肯公開宣布
- 成語出處:
-
106
秘而不言
- 成語拼音:
- mì ér bù yá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秘而不露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干寶《搜神記》第七卷:“騁益憂懼,秘而不言。”
-
107
弭耳俯伏
- 成語拼音:
- mǐ ěr fǔ fú
- 成語解釋:
- 弭耳:溫馴的樣子。俯首帖耳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《六韜·武韜·發啟》:“猛獸將搏,弭耳俯伏;圣人將動,必有愚色。”
-
108
弭耳受教
- 成語拼音:
- mǐ ěr shòu jiào
- 成語解釋:
- 弭耳:溫馴的樣子。形容非常聽話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6回:“且等我收伏了這個貫索奴,作個引線,不怕那條孽龍不弭耳受教。”
-
109
迷而知反
- 成語拼音:
- mí ér zhī fǎn
- 成語解釋:
- 迷路后知道回來。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袁術傳》:“若迷而知反,尚可以免。”
-
110
迷而知返
- 成語拼音:
- mí ér zhī fǎn
- 成語解釋:
- 迷路后知道回來。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書 二兇傳 元兇劭》:“所以淹霆緩電者,猶冀弟迷而知返耳。”
-
111
彌縫其闕
- 成語拼音:
- mí féng qí què
- 成語解釋:
- 彌縫:補救;闕:過錯。補救行事的過失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六年》:“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,昭舊職也。”
-
112
麋沸蟻動
- 成語拼音:
- mí fèi yǐ dò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社會秩序很亂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淮志子·兵略訓》:“天下為之麋沸蟻動,云徹席卷。”
-
113
麋沸蟻聚
- 成語拼音:
- mí fèi yǐ jù
- 成語解釋:
- 麋:通“糜”,粥;聚:會集。比喻社會局勢動蕩,紛亂不堪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董卓傳》裴松之注引華嶠《漢書》:“無故移都,恐百姓驚動,麋沸蟻聚為亂。”
-
114
迷惑不解
- 成語拼音:
- mí huò bù jiě
- 成語解釋:
- 指對謀事非常疑惑,很不理解。同“大惑不解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鼓書藝人》二十七:“她鞠了個躬,轉身慢慢走進了下場門。掌聲很熱烈。聽眾瞧著她,迷惑不解。”
-
115
迷魂奪魄
- 成語拼音:
- mí hún duó pò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迷魂淫魄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68回:“既升絕頂,樂聲嘹亮,俱在天際,觥籌交錯,迷魂奪魄,不自知其在人間矣。”
-
116
迷花戀柳
- 成語拼音:
- mí huā liàn liǔ
- 成語解釋:
- 迷:沉迷。挑逗異性或嫖娼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然尊大人所心怒兄者,不過為迷花戀柳,揮金如土,異日必為棄家蕩產之人。”
-
117
獼猴騎土牛
- 成語拼音:
- mí hóu qí tǔ niú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職位提升很慢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魏書·鄧艾傳》引《世語》:“君,名公之子,少有文采,故守吏職;獼猴騎土牛,又何遲也。”
-
118
迷惑視聽
- 成語拼音:
- mí huò shì tīng
- 成語解釋:
- 使人耳目迷亂。比喻以錯誤的言論欺騙社會,毒害群眾。
- 成語出處:
- 蕭作霖《復興社述略》:“這是因為當時我們畢竟還不敢公然承認我們主張實行法西斯主義,還是覺得抱著三民主義這塊招牌較能迷惑視聽。”
-
119
迷魂湯
- 成語拼音:
- mí hún tā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迷惑人的語言或行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全元散曲 點絳唇 贈妓》:“使了些巧心機,那里有真情實意。迷魂湯滋味美,紙湯瓶熱火猥。”
-
120
彌患無形
- 成語拼音:
- mí huàn wú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彌:消除。把禍患消除在沒有形成之前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回:“現在外國人已無話說,足見他能夠彌患無形,辦事切實。”
* mi成語,mi的成語,帶mi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