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o的成語 (360個)
-
141
亂扣帽子
- 成語拼音:
- luàn kòu mào zǐ
- 成語解釋:
- 指隨意給別人定性
- 成語出處:
- 周立波《山鄉巨變》上卷:“你亂扣帽子。”
-
142
老鼠見貓
- 成語拼音:
- lǎo shǔ jiàn māo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十分懼怕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月英見了焦氏,猶如老鼠見貓,膽喪心驚,不敢不跟著他走,到家又打個半死。”
-
143
龍山落帽
- 成語拼音:
- lóng shān luò mào
- 成語解釋:
- 在龍山上被風吹掉了帽子。形容人氣度恢宏,臨亂不驚
- 成語出處:
-
144
列土分茅
- 成語拼音:
- liè tǔ fēn máo
- 成語解釋:
- 謂受封為諸侯。古代天子分封諸侯時,用白茅裹著社壇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,象征土地和權力,稱為“列土分茅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鄭光祖《三戰呂布》第一折:“軍前累立功勞大,列土分茅受大封。”
-
145
裂土分茅
- 成語拼音:
- liè tǔ fēn máo
- 成語解釋:
- 古代分封諸侯時,用白茅裹著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,象征授予土地和權力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 禹貢》:“厥貢惟土五色。”孔穎達疏:“王者封五色土以為社,若封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,使歸國立社……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黃土覆之,其割土與之時,苴以白茅,用白茅裹土與之。
-
146
禮為情貌
- 成語拼音:
- lǐ wéi qíng mào
- 成語解釋:
- 意謂一個人的禮儀容止為內心的顯現。情,情意;貌,容儀。貌和情互為表里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禮為情貌者也,文為質飾者也。”
-
147
略知皮毛
- 成語拼音:
- lüè zhī pí máo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稍知表面的情況或稍有膚淺的知識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17回:“才女才說學士大夫論及反切尚切瞠目無語,何況我們不過略知皮毛,豈敢亂談,貽笑大方!”
-
148
貌不驚人
- 成語拼音:
- mào bù jīng rén
- 成語解釋:
- 指相貌平常,沒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11回:“看你這般人不出眾,貌不驚人,有何本事,要想做狀元么?”
-
149
茅茨不翦
- 成語拼音:
- máo cí bù jiǎn
- 成語解釋:
- 茅茨:茅屋;翦:修飾。用茅草覆蓋屋頂,而且沒有修剪整齊。形容生活簡陋儉樸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堯之王天下也,茅茨不翦,采椽不斫。”
-
150
茅茨不翦,采椽不斫
- 成語拼音:
- máo cí bù jiǎn,cǎi chuán bù zhuó
- 成語解釋:
- 茅茨:茅屋;翦:修飾;采椽:櫪木或柞木椽子;斫:砍削。用茅草覆蓋屋頂,屋頂的椽子也未加砍削。形容生活簡陋儉樸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堯之王天下也,茅茨不翦,采椽不斫。”
-
151
茅茨土階
- 成語拼音:
- máo cì tǔ jiē
- 成語解釋:
- 茅草蓋的屋頂,泥土砌的臺階。形容房屋簡陋,或生活儉樸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袁宏《后漢紀 光武帝紀一》:“禮有損益,質文無常,茅茨土階,致其肅也。”
-
152
冒大不韙
- 成語拼音:
- mào dà bù wěi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冒天下之大不韙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清史稿·禮志二》:“嚴諭集議,尚未裁決遵行,則后人孰肯冒大不韙?”
-
153
矛盾重重
- 成語拼音:
- máo dùn chóng chóng
- 成語解釋:
- 重重:層層。彼此間的沖突、意見很多
- 成語出處:
- 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》第68章:“帝國主義各國在國際關系上雖然各懷鬼胎,矛盾重重,但是……”
-
154
矛盾相向
- 成語拼音:
- máo dùn xiāng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向:對著。形容針鋒相對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錢易《南部新書》:“初若矛楯相向,后類江海同歸。”
-
155
貓兒哭鼠
- 成語拼音:
- māo ér kū shǔ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假慈悲,偽裝同情
- 成語出處:
- 吳組緗《一千八百擔》:“你這些憐惜佃戶的話,都是貓兒哭鼠。”
-
156
毛發不爽
- 成語拼音:
- máo fā bù shuǎng
- 成語解釋:
- 猶毫發不爽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劉獻廷《廣陽雜記》第二卷:“四至八到,方方湊合,求其毛發不爽難矣。”
-
157
毛發倒豎
- 成語拼音:
- máo fā dǎo shù
- 成語解釋:
- 倒豎:尾端朝上直立。汗毛、頭發都豎起來。①比喻怒不可遏。②形容很害怕,很緊張。亦作“毛發皆豎”、“毛發盡豎”、“毛發為豎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20回:“騰讀畢,毛發倒豎,咬牙嚼舌,滿口流血。”
-
158
毛發盡豎
- 成語拼音:
- máo fà jìn shù
- 成語解釋:
- 豎:直立。汗毛和頭發都豎立起來。形容憤怒或極度恐懼、緊張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71回:“黑蠻龍聽了,不覺腮邊火冒,毛發盡豎。”
-
159
毛發皆豎
- 成語拼音:
- máo fà jiē shù
- 成語解釋:
- 豎:直立。汗毛和頭發都豎立起來。形容極度恐懼、緊張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六回:“猛然間聽的呼呼風響,楊忠覺得毛發皆豎,連忙起身,手掣寶劍。”
-
160
毛發悚立
- 成語拼音:
- máo fà sǒng lì
- 成語解釋:
- 毛發:頭發和汗毛;聳:豎起。頭發與汗毛豎起。形容非常恐懼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》:“迄今思之,尚毛發悚立也。”
* mao成語,mao的成語,帶mao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