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ma的成語 (560個)

    541

    走馬觀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ǒu mǎ guān hu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騎在跑著的馬上看花。比喻匆忙、粗略地觀察了解。走: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孟郊《登科后》詩:“昔日齷齪不足夸,今朝放蕩思無涯。春風得意馬蹄疾,一日看盡長安花。”
    542

    仗馬寒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àng mǎ hán ch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仗馬:皇宮儀仗中的立馬。象皇宮門外的立仗馬和寒天的知了一樣。比喻一句話也不敢說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冷眼觀》第30回:“一般仗馬寒蟬,反得各居顯要,尸位素餐。”
    543

    縱馬橫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òng mǎ héng d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縱:放。比喻勇敢、剽悍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鄭光祖《老君堂》第二折:“我與你縱馬橫刀去戰敵,殺氣騰騰映日起,助陣鼓凱春雷。”
    544

    走馬看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ǒu mǎ kàn hu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走馬:騎著馬跑。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。原形容事情如意,心境愉快。后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孟郊《登科后》詩:“昔日齷齪不足夸,今朝放蕩思無涯。春風得意馬蹄疾,一日看盡長安花。”
    545

    走馬上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ǒu mǎ shàng r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官員到職上任。指開始擔任某項職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五代 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:“車駕必謀幸蜀,先以稱公走馬赴任。”
    546

    竹馬之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ú mǎ zhī h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竹馬:小孩當馬騎的竹竿。童年時代就要好的朋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方正》:“帝曰:‘卿故復憶竹馬之好不?’靚曰:‘臣不能吞炭漆身,今日復睹圣顏。’因涕灑百行,帝于是慚悔而出。”
    547

    竹馬之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ú mǎ zhī ji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童年時代就要好的朋友。竹馬:指小孩當馬騎著的竹竿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李白《長干行》:“郎騎竹馬來,繞床弄青梅,同居長千里,兩小無嫌猜。”
    548

    走馬之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ǒu mǎ zhī r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騎著馬去上任。指官員出任新的職位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馬致遠《青衫淚》楔子:“目今主上圖治心切,不尚浮藻,將某左遷江州司馬,刻日走馬之任。”
    549

    走馬章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ǒu mǎ zhāng t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章臺:漢長安章臺下街名,舊為妓院的代稱。原指騎馬經過章臺。后指涉足妓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·張敞傳》:“然倘無威儀,時罷朝會,過走馬章臺街,使御吏驅,自以便面拊馬。”
    550

    竹馬之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ú mǎ zhī y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兒童時期的朋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殷浩傳》:“少時吾與浩共騎竹馬,我棄去,浩輒取之。”
    551

    作牛作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niú zuò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牛、馬:比喻供人使喚的人。指被當作牛馬驅使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·韶州云門山爽和尚》:“問‘受施主供養將何報答?’師曰:‘作牛作馬。’”
    552

    指桑罵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ǐ sāng mà hu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著桑樹罵槐樹。比喻表面上罵甲;實際上罵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:“他每日那邊指桑樹罵槐樹,百般稱快。”
    553

    蛛絲馬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ū sī mǎ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蜘蛛絲;馬蹄痕。比喻隱約可尋的線索。蛛絲:蜘蛛絲;馬跡:馬蹄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楊筠松《龍經 武曲星》:“拋梭馬跡,蛛絲長,梭中自有絲不斷。”
    554

    皂絲麻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o sī má x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是非混亂,糾纏不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》:“我自半路遇見小娘子,偶然伴他行一程,路途上有甚皂絲麻線。”
    555

    作死馬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sǐ mǎ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醫:醫治。比喻在無可奈何時作最后努力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干寶《搜神記》第三卷:“入門見死馬,跳梁走往死馬頭,噓吸其鼻,頃之,馬即能起,奮迅嘶鳴,飲食如常。”
    556

    咒天罵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u tiān mà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信口亂罵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五卷:“金員外偶然察聽了些風聲,便去咒天罵地,夫妻反目,直聒得一個不耐煩方休。”
    557

    瞻予馬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 yú mǎ sh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看我馬頭,指聽我的指揮,跟著行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襄公十四年》:“荀偃令曰:‘雞鳴而駕,塞井夷灶,唯余馬首是瞻。’”
    558

    指著和尚罵賊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ǐ zhe hé shàng mà zéi t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表面罵第三者,實際是指桑罵槐罵對方
    成語出處:
    559

    自找麻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zhǎo má f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王朔《人莫予毒》:“我事先知道您是警察,我還會砸你房門嗎?我不是自找麻煩嗎?”
    560

    指豬罵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ǐ zhū mà g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指桑罵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十一回:“百般指豬罵狗,欺侮俺娘兒們。”
    * ma成語,ma的成語,帶ma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