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lv的成語 (394個)

    361

    遺簪弊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zān bì lǚ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遺簪墜屨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魏書·孝靜帝紀》:“帝曰:‘古人念遺簪弊履,欲與六宮別,可乎?’”
    362

    遺簪墮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zān duò lǚ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遺簪墜屨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張說《讓右丞相第二表》:“臣幸沐遺簪墮履之恩,好生養志之德。”唐·羅隱《得宣州竇尚書書因投寄》詩之二:“遺簪墮履應留念,門客如今只下僚。”
    363

    愚者千慮,或有一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 zhě qiān lǜ,huò yǒu yī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愚鈍人的許多思慮中總會有一些可取之處。常以謙指己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林蘊《上宰相元衡宏靖論兵書》:“茍有妖孽,某安敢不隳裂肝膽,為相公之腹心乎。愚者千慮,或有一得。伏愿相公少賜采擇焉。”
    364

    愚者千慮,必有一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 zhě qiān lǜ,bì yǒu yī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平凡的人在許多次考慮中,也會有一次是正確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臣聞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;愚者千慮,必有一得。”
    365

    愚者千慮,亦有一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 zhě qiān lǜ,yì yǒu yī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愚鈍人的許多思慮中總會有一些可取之處。常以謙指己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 韓信傳》:“廣武君曰:‘臣聞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;愚者千慮,亦有一得。’”
    366

    刖趾適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è zhǐ shì lǚ
    成語解釋:
    鞋小腳大,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。比喻不合實際,勉強遷就,生搬硬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 魏 魚豢《魏略》:“刖趾適履,刻肌傷骨,反更稱說,自以為能。”
    367

    遺簪墜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zān zhuì lǚ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遺簪墜屨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史·韋夐傳》:“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,惡與之同出,不與同歸。吾之操行,雖不逮前烈,然舍舊錄新,亦非吾志也。”
    368

    朝不慮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o bù lǜ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么樣子或發生什么情況。形容形勢危急,難以預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李密《陳情事表》:“劉日薄西山,氣息奄奄,人命危淺,朝不慮夕。”
    369

    足不履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ú bù lǚ y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循規蹈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孔子家語·弟子行》:“自見孔子,出入于戶,未嘗越禮,往來過之,足不履影。”
    370

    指不勝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ǐ bù shèng lǚ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指不勝屈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吳喆》:“奇遇之多,指不勝僂,若今日所昵,未數數覯也。”
    371

    振兵釋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 bīng shì lǚ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收繳兵器,解散軍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縱馬于華山之陽,放牛于桃林之虛;偃干戈,振兵釋旅:示天下不復用也。”
    372

    振兵澤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 bīng zé lǚ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振兵釋旅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孝武本紀》:“古者先振兵澤旅,然后封禪。”裴骃集解引徐廣曰:“古‘釋’字作‘澤’。”
    373

    治兵振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bīng zhèn lǚ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兵、旅:泛指軍隊。整訓軍隊,振作士氣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唐饒歌·鼓吹曲十二篇》:“每有戎事,治兵振旅,幸歌臣詞以為容。”
    374

    章甫薦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 fǔ jiàn lǚ
    成語解釋:
    冠被墊在鞋子下。比喻上下顛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文選 賈誼》:“章甫薦履,漸不可久兮。”
    375

    枝分縷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fēn lǚ ji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詳盡而有條不紊地辨別分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曾國藩《戶部員外郎彭君墓表》:“事至則剖晰毫厘,枝分縷解,辨窮萬變,而斷以片言。”
    376

    整冠納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ěng guàn nà lǚ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語本《樂府詩集·相和歌辭七·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處嫌疑間,瓜田不納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后以“整冠納履”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本《樂府詩集·相和歌辭七·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處嫌疑間,瓜田不納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
    377

    正冠納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guàn nà lǚ
    成語解釋:
    端正帽子,穿好鞋子。古時講李樹下不要弄帽子,瓜田里不要弄鞋子,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。亦作“正冠李下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李闡《右光祿大夫西平靖侯顏府君碑》:“久要心許之信,夷險不爽;正冠納展之嫌,終始不蹈。”
    378

    振旅而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 lǚ ér g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振旅:整軍,休整部隊;歸:返回。軍隊作戰之后,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而返回。指部隊作戰勝利歸來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隱公五年》:“三年而治兵,入而振旅。”
    379

    整旅厲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ěng lǚ lì z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整訓軍隊,激勵士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齊書·莫多婁貸文傳》:“周文帝軍出函谷,景與高昂議整旅厲卒,以待其至。”
    380

    足履實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ú lǚ shí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履:踩踏。腳踏實地。比喻實事求是,平實而不虛浮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史·劉甲傳》:“生平常謂:吾無他長,惟足履實地。”
    * lv成語,lv的成語,帶lv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