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liang的成語 (498個)

    141

    赍盜糧,借賊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dào liáng,jiè zéi b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赍:以物送人;兵:兵器,武器。送給盜賊糧食,借給盜賊武器。比喻幫助敵人或壞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大略》:“非其人而教之,赍盜糧,借賊兵。”
    142

    架海金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 hǎi jīn l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梁:橋梁。架在海上的金橋。比喻能夠身肩重任的棟梁之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30回:“一個是擎天玉柱,一個是架海金梁。”
    143

    斤斤較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 jīn jiào l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在瑣細的小事上過分計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四十二回:“至于文理浮泛些,或是用的典故不的當,他老人家卻也不甚斤斤較量。”
    144

    踽踽涼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ǔ jǔ liáng l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踽踽涼涼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行何為踽踽涼涼?生斯世也,為斯世也,善斯可矣。”
    145

    精金良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g jīn liáng y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人品純潔或物品精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程頤《程明道先生行狀》:“先生資稟既異,而充養有道,純粹如精金,溫潤如良玉。”
    146

    借寇兵,赍盜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è kòu bīng,jī dào l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兵:兵器,武器;赍:以物送人。送給盜賊糧食,借給盜賊武器。比喻幫助敵人或壞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秦·李斯《諫逐客書》:“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,卻賓客以業諸侯,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,裹足不入秦,此所謂借寇兵而赍盜糧者也。”
    147

    赍糧藉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liáng jiè k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赍:資助;藉:同“借”;寇:賊寇。借給敵寇兵器,送給盜賊糧食。比喻做有利于敵人、壞人的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荀子·大略》:“非其人而教之,赍盜糧,借賊兵也。”
    148

    驚起梁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g qǐ liáng ch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太平御覽》卷五七二引漢劉向《別錄》:“漢興以來,善歌者魯人虞公,發聲清哀,蓋動梁塵。”后因以“驚起梁塵”形容歌聲高妙動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太平御覽》卷五七二引漢·劉向《別錄》:“漢興以來,善歌者魯人虞公,發聲清哀,蓋動梁塵。”
    149

    吉日良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í rì liáng ch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吉:好;吉慶;辰:時辰。吉利的日子又加上好的時辰。指喜慶美好的日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楚 屈原《九歌 樂皇太一》: “吉日兮辰良,穆將愉兮上皇。”
    150

    吉日良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í rì liáng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吉日良辰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七十一回:“宋江揀了吉日良時,焚一爐香,鳴鼓聚眾,都到堂上。”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五十六回:“子牙對懼留孫曰:‘命土行孫乘今日吉日良時,與鄧小姐成親,何如?’”
    151

    較瘦量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o shòu liàng f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較肥瘦。喻評論姿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漁《風箏誤·賀歲》:“何曾見侯門嬌麗,肯容人較瘦量肥。”
    152

    較時量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o shí liàng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較:比較;量:估量。衡量時機和實力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朱熹《答張敬夫書》:“又須審度彼己,較時量力,定為幾年之規,若孟子,大國五年,小國七年之說。”
    153

    金石良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 shí liáng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或勸告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白雪遺音 馬頭調 金石良言》:“金石良言將你勸,休嫌絮煩。”
    154

    進退兩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n tuì liǎng d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進退兩難,遲疑不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張鷟《朝野僉載·張鷟》:“首鼠之士,進退兩端。”
    155

    進退兩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n tuì liǎng n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進和退都有困難。形容處于進不能進;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鄭德輝《周公攝政》第一折:“娘娘道不放微臣進宮闈,進退兩難為。”
    156

    腳踏兩只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ǎo tà liǎng zhī ch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踏:踩。比喻因為對事物認識不清或存心投機取巧而跟兩方面都保持聯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他是腳踏兩只船,別企他兒當八路,小蘿卜,皮紅肚里白。”
    157

    狡兔死,良狗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ǎo tù sǐ,liáng gǒu p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烹:燒煮。兔子死了,獵狗就被人烹食。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韓非子 內儲說左下》:“狡兔盡則良犬烹,敵國滅則謀臣亡。《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飛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”
    158

    狡兔死,良犬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ǎo tù sǐ,liáng quǎn p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。同“狡兔死,良狗烹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八三回:“吾聞‘狡兔死而良犬烹’。敵國如滅,謀臣必亡。”
    159

    居心不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ū xīn bù l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居心:存心;良:善。存心不善。指內心存在著惡意或陰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言語》:“卿居心不凈,乃復強欲滓穢太清耶。”
    160

    將遇良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ng yù liáng c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將:將領;良才:高才;本領高的人。多指雙方本領相當;能人碰上能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34回:“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,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,將遇良才好用功。”
    * liang成語,liang的成語,帶lia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