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心計的成語 (18個)
-
1
挖空心思
- 成語拼音:
- wā kōng xīn sī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費盡心計;想盡一切辦法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俞萬春《蕩寇志》:“今此賊挖空心思,用到如許密計,圖我安如泰山之鄆城。”
-
2
目語心計
- 成語拼音:
- mù yǔ xīn jì
- 成語解釋:
- 語:談話;計:計算。用眼睛示意,在心里盤算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周魴傳》:“目語心計,不宜唇齒。”
-
3
枉使心機
- 成語拼音:
- wǎng shǐ xīn jī
- 成語解釋:
- 枉:徒然。空用心計,白費力氣。形容毫無收效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31卷:“枉使心機閑計較,兒孫自有兒孫福。”
-
4
心計手授
- 成語拼音:
- xīn jì shǒu shòu
- 成語解釋:
- 計:計算,籌劃;授:傳授。精心籌劃,親手傳授
- 成語出處:
- 金·元好問《鄧州新倉記》:“度材于山,賦庸于兵,心計手授,百堵皆作。”
-
5
缺心眼兒
- 成語拼音:
- quē xīn yǎn ér
- 成語解釋:
- 缺乏心計或機智,尤指智力發育不健全
- 成語出處:
- 林海音《婚姻的故事》:“但是她那份逞能勁兒,也常常做出缺心眼兒的事體來。”
-
6
枉費心計
- 成語拼音:
- wǎng fèi xīn jì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枉費心機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06回:“如今枉費心計,掙了一輩子的強,偏偏兒的落在人后頭了。”
-
7
工于心計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yú xīn jì
- 成語解釋:
- 工:擅長。擅長用心謀劃
- 成語出處:
- 錢鐘書《圍城》:“她剛才就勸我母親快買外匯,我看女人全工于心計的。”
-
8
研桑心計
- 成語拼音:
- yán sāng xīn jì
- 成語解釋:
- 研:計研,一名計然,春秋時越國范蠡的老師,善經商;桑:桑弘羊,漢武帝時的御史大夫,長于理財。形容善于經商致富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班固《答賓戲》:“研桑心計于無垠。”
-
9
花花腸子
- 成語拼音:
- huā huā cháng zǐ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奸詐的計謀或有奸詐心計之人
- 成語出處:
- 馮德英《山菊花》下部第四章:“這個秀才區長回來,花花腸子比哪個區長的都多。”
-
10
好謀無斷
- 成語拼音:
- hào móu wú duàn
- 成語解釋:
- 好:喜愛,喜好;謀:計謀,謀劃。愛用計謀,但缺少決斷。形容人空有心計而沒有膽略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21回:“袁紹色厲膽薄,好謀無斷,干大事而惜身,見小利而忘命,非英雄也。”
-
11
鉤心斗角
- 成語拼音:
- gōu xīn dòu jiǎo
- 成語解釋:
- 鉤:牽結。心:宮室的中心。斗:結合。角:檐角。原指建筑結構的交錯、精巧;后指各用心計;互相斗爭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:“五步一樓,十步一閣。廊腰縵回,檐牙高啄。各抱地勢,鉤心斗角。”
-
12
心長發短
- 成語拼音:
- xīn cháng fà duǎn
- 成語解釋:
- 心長:智謀深;發短:指年老。頭發稀少,心計很多。形容年老而智謀高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三年》:“彼其發短而心甚長,其或寢處我矣。”
-
13
心術不定
- 成語拼音:
- xīn shù bù dìng
- 成語解釋:
- 心術:心計。心計難以捉摸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9回:“不想今日去往無門,非在位次低微,且王倫只心術不定,語言不準,難以相聚。”
-
14
發短心長
- 成語拼音:
- fà duǎn xīn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發短:指年老;心長:智謀深。頭發稀少,心計很多。形容年老而智謀高。
- 成語出處:
-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三年》:“彼其發短,而心甚長,其或寢處我矣。”
-
15
精打細算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dǎ xì suàn
- 成語解釋:
- 精:精心;打:計劃;規劃;細:細密。精心地計劃;詳細地打算。指在生活或使用人力、物力上精心安排;不使其浪費。
- 成語出處:
- 冰心《咱們的五個孩子》:“教給他們記帳,看看錢都花在哪里,教給他們精打細算。”
-
16
機心械腸
- 成語拼音:
- jī xīn xiè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【解釋】:機巧詐變的心計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漁《意中緣·錯怪》:“非吾輩,真鄙儒,機心械腸全未除。”
-
17
用心竭力
- 成語拼音:
- yòng xīn jié lì
- 成語解釋:
- 用盡心計和力量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破天陣》:“如今圣人招賢納士,豁達大度,正用你股肱之臣,則要你用心竭力也。”
-
18
不打自招
- 成語拼音:
- bù dǎ zì zhāo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還沒有用刑;就自己招供了。現比喻無意中透露了自己的過失或心計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13卷:“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。”
* 關于心計的成語 形容心計的成語 描述心計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