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li的成語 (1870個)

    1381

    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g zhī tiān wén,xià zhī dì l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知:曉得,知道。形容學問淵博,無所不至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敦煌變文集·伍子胥變文》:“吳國賢臣伍子胥,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文經武律,以立其身。”
    1382

    挑撥離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ǎo bō lí j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搬弄是非;使別人不團結。挑撥:引起;挑動;離間:隔開、拆散;使人不和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39回:“這個姓胡名福,最愛挑撥離間。”
    1383

    貪財好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n cái hào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貪戀錢財和利益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9回:“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買賣,非為貪財好利,實為壯觀孟州,增添豪俠氣象。”
    1384

    挑得籃里便是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ǎo dé lán lǐ biàn shì c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得到一點就行,毫不挑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20卷:“挑得籃里便是菜,一個信送將進去,登時把陳定放了出來。”
    1385

    同德協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dé xié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同一目標而共同盡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鐵郎《論各省宜速響應湘贛革命軍》:“使其萬眾一心,同德協力,共逐白山之獸,追還我黃帝之魂。”
    1386

    貪夫殉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n fū xùn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貪夫狥利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73回:“貪夫殉利,簞豆見色。春秋爭弒,不顧骨肉。””
    1387

    貪夫徇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n fū xùn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徇:通“殉”,以身從物。貪財的人為財利送命。形容人愛財如命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揭傒斯《逸士徐君墓志銘》:“嘗市大木筑室,將伐,貪夫徇利,造辭以爭,因以讓之,不以為弱。”
    1388

    涂歌里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ú gē lǐ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路途的人歌誦,里巷的人抃舞。形容百姓歡欣快樂的升平景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沈約《賀齊明帝登祚啟》:“涂歌里抃,載懷鳧藻。”
    1389

    涂歌里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ú gē lǐ yǒ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涂歌邑誦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沈約《齊故安陸昭王碑》:“老安少懷,涂歌里詠。莫不歡若親戚,芬若椒蘭。”
    1390

    貪官污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n guān wū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貪贓枉法的官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無名氏《鴛鴦被》第四折:“一應貪官污吏,準許先斬后聞。”
    1391

    堂皇富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huáng fù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堂皇:盛大,雄偉;富麗:華麗。形容房屋宏偉豪華。也形容詩文詞藻華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十四回:“連忙燈下一看,只見當朝圣人出的是三個富麗堂皇的題目。”
    1392

    桃僵李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o jiāng lǐ d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李代桃僵”。原比喻兄弟友愛相助,后轉用為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傷時子《蒼鷹擊·株連》:“傷心極,恁桃僵李代,漁網鴻罹。”
    1393

    痛快淋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òng kuài lín l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盡情盡意;非常暢快。淋漓:心情舒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63回:“買了一票磚,害得人家一個痛快淋漓。”
    1394

    天理不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lǐ bù r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天理:天道;容:容忍、寬容。舊指做事殘忍,滅絕人性,為天理所不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無名氏《朱砂擔》第四折:“才見得冤冤相報,方信道天理難容。”
    1395

    桃李遍天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o lǐ biàn tiān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學生很多,各地都有。同“桃李滿天下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焦竑《玉堂叢語·薦舉》:“愛樂賢士大夫,與共功名,朝有所知,夕即登薦,以是桃李遍天下。”
    1396

    桃李不言,下自成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o lǐ bù yán,xià zì chéng 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古諺語。比喻實至名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潘岳《太宰魯武公誄》: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行;德之休明,沒能彌彰。”
    1397

    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o lǐ bù yán,xià zì chéng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。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,但因它有花和果實,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,走成了一條小路。比喻人只要真誠、忠實,就能感動別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李將軍列傳論》:“諺曰:‘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’此言雖小,可以諭大也。”
    1398

    桃李春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o lǐ chūn f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學生受到良師的諄諄教誨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楊萬里《送劉童子》詩:“長成來奏三千牘,桃李春風冠集英。”
    1399

    桃李成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o lǐ chéng q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“桃李不言,不自成蹊”的省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金·元好問《南鄉子》詞:“遲日惠風柔,桃李成蹊綠漸稠。”
    1400

    特立獨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è lì dú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特:獨特;立:立身。形容人的志行高潔,不同流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禮記·儒行》:“其特立獨行,有如此者。”
    * li成語,li的成語,帶li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