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的成語 (1870個)
-
1121
鵬霄萬里
- 成語拼音:
- péng xiāo wàn lǐ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前程遠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唐·李中《獻張拾遺》詩:“獻替頻陳忠譽播,鵬霄萬里展雄飛。”
-
1122
駢枝儷葉
- 成語拼音:
- pián zhī lì yè
- 成語解釋:
- 謂偶句儷辭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錢謙益《序》:“吾少學為文,已知訾謷王李,愲愲然駢枝儷葉,從事于六朝,久而厭之,是亦王李之朋徒耳。”
-
1123
鋪張揚厲
- 成語拼音:
- pū zhāng yáng lì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竭力鋪陳渲染,力求發揚光大。后多形容過分講究排場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潮州刺史謝上表》:“鋪張對天之閎休,揚厲無前之偉跡。”
-
1124
曲不離口
- 成語拼音:
- qǔ bù lí kǒu
- 成語解釋:
- 意謂曲子要天天唱,才會熟練精妙。比喻熟能生巧。
- 成語出處:
- 朱自清《論誦讀》:“但是誦讀總得多讀熟讀,才有效用;‘曲不離口’,誦讀也是一樣道理。”
-
1125
拳不離手
- 成語拼音:
- quán bù lí shǒu
- 成語解釋:
- 拳:拳術。練武的人應該經常練。比喻勤學苦練,長期堅持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無名氏《說呼全傳》第七回:“果真拳不離手,待我歇息片時再舞。”
-
1126
拳不離手,曲不離口
- 成語拼音:
- quán bù lí shǒu,qǔ bù lí kǒu
- 成語解釋:
- 練武的人應該經常練,唱歌的人應該經常唱。比喻只有勤學苦練,才能使功夫純熟。
- 成語出處:
- 林雨《刀尖》:“拳不離手,曲不離口,當戰士的離不開刺刀手榴彈。”
-
1127
輕薄無禮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báo wú lǐ
- 成語解釋:
- 指輕佻浮薄,不知禮儀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葉憲祖《鸞鎞記》:“那溫庭筠這等輕薄無禮,小人也為著一事,丞相爺差去見他,倒被他呵叱了一場。”
-
1128
強詞奪理
- 成語拼音:
- qiǎng cí duó lǐ
- 成語解釋:
- 指無理強辯;想說成有理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3回:“座上一人忽曰:‘孔明所言,皆強詞奪理,均非正論,不必再言。”
-
1129
清辭麗句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cí lì jù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清詞麗句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戴名世《道墟圖詩序》:“讀其詩,摹寫物情,頌美祖德,稱述土風,清辭麗句,時時錯出。”
-
1130
清詞麗句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cí lì jù
- 成語解釋:
- 指清新美麗的詞句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杜甫《戲為六絕句》之五:“不薄今人愛古人,清詞麗句必為鄰。”
-
1131
清辭麗曲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cí lì qǔ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清詞麗句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書·謝靈運傳》:“清辭麗曲,時發手篇。”
-
1132
遣詞立意
- 成語拼音:
- qiǎn cí lì yì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遣辭措意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30回:“你這小妮子,學得幾時唱,就曉得遣詞立意。”
-
1133
群策群力
- 成語拼音:
- qún cè qún lì
- 成語解釋:
- 策:計策;主意。群:集體;大家人。指發揮集體的作用;大家一起來想辦法;貢獻力量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揚雄《法言 重黎》:“漢屈群策,群策屈群力。”
-
1134
前程萬里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chéng wàn lǐ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前程遠大。比喻前途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計有功《唐詩紀事》第51卷:“此兒可謂前程萬里也。”
-
1135
傾肝瀝膽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gān lì dǎ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對人極其忠誠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梅堯臣《聞密賜》:“傾肝瀝膽謝不敏,豈可便恃張良才。”
-
1136
權衡利弊
- 成語拼音:
- quán héng lì bì
- 成語解釋:
- 權:稱砣。衡:稱桿。權衡:比較,衡量。比較一下哪一個有利哪一個有害。
- 成語出處:
- 鄧小平《貴州新區工作的策略》:“在處理雜色武裝問題時,要依據不同對象,權衡利弊,審慎處理。”
-
1137
去害興利
- 成語拼音:
- qù hài xīng lì
- 成語解釋:
- 去:除掉;興:興辦。去掉有害的興辦有利的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國子助教河東薛君墓志銘》:“后佐河陽軍,任事去害興利。”
-
1138
權均力敵
- 成語拼音:
- quán jūn lì dí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權均力齊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軾《代滕甫論西夏書》:“其有能以地與眾降者,即以封之……不出一年必有權均力敵內自相疑者。”
-
1139
權均力齊
- 成語拼音:
- quán jūn lì qí
- 成語解釋:
- 雙方權勢相當,不相上下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袁宏《后漢紀·光武帝紀》:“不同心并力則不能自守,權均力齊又不相率,當推一人為將軍,共全五郡,觀世變動。”
-
1140
權鈞力齊
- 成語拼音:
- quán jūn lì qí
- 成語解釋:
- 權:權勢;鈞:通“均”,平均。雙方權勢力量相當,不分高低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竇融傳》:“河西斗絕在羌胡中,不同心戮力則不能自守;權鈞力齊,復無以相率。”
* li成語,li的成語,帶li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