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lang的成語 (292個)

    221

    鼠攛狼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ǔ cuān láng b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狼狽逃跑的情景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66回:“北京城內百姓黎民一個個鼠攛狼奔,一家家神號鬼哭。”
    222

    隨風逐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í fēng zhú l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奔波;顛沛。②猶言隨大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吳融《商人》詩:“隨風逐浪年年別,卻笑如期八月槎。”
    223

    聲名狼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míng láng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聲名:名譽;名聲;狼藉:傳說中狼群墊草而臥;起來時把草踏亂以消滅痕跡。后借以形容散亂;引申為破敗得不可收拾。形容聲望和名譽敗壞到極點;不可收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蒙恬列傳》:“以其君為不明,以是籍于諸侯。”唐 司馬貞索隱:“言其惡聲狼藉,布于諸國。”
    224

    聲名狼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míng láng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名望聲譽敗壞到了極點,不可收拾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宣鼎《夜雨秋燈錄·珊珊》:“邑之仕宦眷屬,聞之成不平,聲名狼籍。”
    225

    神清氣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qīng qì l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形容人心神清爽。②形容人長得神態清明,氣質爽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王守仁《傳習錄》下卷:“平旦時神清氣朗,雍雍穆穆,就是堯舜世界。”
    226

    書聲瑯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ū shēng lǎng l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讀書聲音響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明季有書生獨行叢莽間,聞書聲瑯瑯,怪曠野那得有是。”
    227

    書聲朗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ū shēng lǎng l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讀書聲音清朗而響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二十三回:“ 走過鬧市,只聽那些居民人家,接二連三,莫不書聲朗朗。”
    228

    疏疏朗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ū shū lǎng l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稀疏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社戲》:“鄉下人為了明天的工作,熬不得夜,早都睡覺去了,疏疏朗朗的站著的不過是幾十個本村和鄰村閑漢。”
    229

    豕突狼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ǐ tū láng b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豕:豬;突:猛沖。象豬那樣沖撞,象狼那樣奔跑。形容成群的壞人亂沖亂撞,到處搔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歸莊《萬古愁》:“有幾個狼奔豕突的燕和趙,有幾個狗屠驢販的奴和盜。”
    230

    首尾狼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ǒu wěi láng b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狼狽:困頓窘迫。形容處境困頓窘迫,進退兩難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劉琨傳》:“自守則稽聰之誅,進討則勒襲其后,進退維谷,首尾狼狽。”
    231

    鼠心狼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ǔ xīn láng f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心腸陰險狠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鄭燮《后孤兒行》:“丈丈翁,得錢歸,鼠心狼肺,側目吞肥,千謀萬算伏危機。”
    232

    使羊將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ǐ yáng jiàng l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將:統率,指揮。派羊去指揮狼。比喻不足以統率指揮。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駕馭強橫而有野心的人,這要壞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留侯世家》:“且太子所與俱諸將,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。今使太子將之,此無異使羊將狼也。”
    233

    說嘴郎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ō zuǐ láng zh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喜歡說空話、大話而沒有本事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劉斯奮《白門柳·秋露危城》第11章:“原來全是些靠不住的說嘴郎中!”
    234

    螳螂捕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láng bǔ ch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蟬:知了。螳螂捉蟬,不知潛在危險。比喻目光短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趙曄《吳越春秋》:“螳螂捕蟬,志在有利,不知黃雀在后啄之。”
    235

    螳螂捕蟬,黃雀在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láng bǔ chán,huáng què zài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螳螂正要捉蟬,不知黃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。比喻目光短淺,只想到算計別人,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劉向《說苑 正諫》:“園中有樹,其上有蟬,蟬高居悲鳴飲露,不知螳螂在其后也;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,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。”
    236

    螳螂捕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láng bǔ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只要方法得當,敢于斗爭,以弱制強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螳螂捕蛇》:“則一螳螂據頂上,以刺刀攫其首,攧不可去。久之,蛇竟死。”
    237

    螳螂奮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láng fèn b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螳臂當車。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黃滔《謝試官啟》:“將憐其蚌蛤剖胎,只自回旋于皎月;螳螂奮臂無辭殞碎于高車。”
    238

    螳螂黃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láng huáng q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目光短淺,只見眼前利益而不顧后患。“螳螂捕蟬,黃雀在后”的略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四十三回:“打虎功思懸賞,殺人身被官拿,試看螳螂黃雀,勸君得意休夸。”
    239

    螳螂拒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láng jù z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螳臂當車。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劉知幾《史通 載文》:“乃其申誥誓,降移檄,便稱其智昏菽麥,識昧玄黃,列宅建都若鷦鷯之巢葦,臨戎賈勇猶螳臂之拒轍。此所謂厚顏也。”
    240

    天朗氣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lǎng qì q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朗:明朗。形容天空晴朗,空氣清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:“是日也,天朗氣清,惠風和暢,仰觀宇宙之大,俯察品類之盛。”
    * lang成語,lang的成語,帶la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