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kui的成語 (202個)

    121

    千里饋糧,士有饑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ān lǐ kuì liáng,shì yǒu jī s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饋:贈送。缺糧時從千里之外送來,難免士兵挨餓。比喻遠糧不解近饑,遠水不解近渴
    成語出處:
    鄭觀應《盛世危言·懇荒》:“千里饋糧,士有饑色,雖有精兵名將,又豈能不飲不食。”
    122

    千里之堤,潰于蟻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ān lǐ zhī dī,kuì yú yǐ x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堤:堤壩;潰:崩潰;蟻穴:螞蟻洞。一個小小的螞蟻洞,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。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喻老》:“千丈之堤,潰于蟻穴,以螻蟻之穴潰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煙焚。”
    123

    氣殺鐘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ì shā zhōng ku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氣:氣惱。比喻因憤怒而臉色難看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離婚》:“他們就是專和我作對,一個個都像個‘氣殺鐘馗’。”
    124

    群蟻潰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ún yǐ kuì d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潰:潰決。細小的蟻洞可以潰決堤壩。比喻細小的漏洞可以釀成大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千丈之堤,以螻蟻之穴潰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煙焚。”
    125

    衾影無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n yǐng wú k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在私生活中無喪德敗行之事問心無愧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:“我們講理學的人,最講究的是‘慎獨’工夫,總要能夠衾影無慚,屋漏不愧。”
    126

    勤則不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ín zé bù k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匱:不足。只要勤勞就不會缺少物資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民生在勤,勤則不匱。”
    127

    日中必移,月滿必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zhōng bì yí,yuè mǎn bì k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移:遷移。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,月亮滿圓就要虧缺。比喻事物盛極必衰,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日者列傳》:“日中必移,月滿必虧;先王之道,乍存乍亡。”
    128

    日中必昃,月滿必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zhōng bì zè,yuè mǎn bì k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昃:太陽偏西。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,月亮滿圓就要虧缺。比喻事物盛極必衰,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19卷:“日中必昃,月滿必虧。明公功名到此,已無可加,急流勇退,此其時矣。”
    129

    日中則移,月滿則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zhōng zé yí,yuè mǎn zé k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移:遷移。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,月亮滿圓就要虧缺。比喻事物盛極必衰,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秦策》:“語曰:‘日中則移,月滿則虧。’物盛則衰,天之常數也。”
    130

    日中則昃,月滿則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zhōng zé zè,yuè mǎn zé k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太陽到了正午就要偏西,月亮盈滿就要虧缺。比喻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,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易 豐》:“日中則昃,月盈則食,天地盈虛,與時消息,而況乎人乎!”
    131

    十漿五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jiāng wǔ k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典出《列子 黃帝》:“子列子之齊,中道而反,遇伯昏瞀人。伯昏瞀人曰:‘奚方而反?’曰:‘吾驚焉。’‘惡乎驚?’‘吾食于十漿,而五漿先饋。’”謂十家賣漿者之中有五家爭先送來。本謂賣漿者爭利,后用以比喻爭相設宴款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典出《列子·黃帝》:“子列子之齊,中道而反,遇伯昏瞀人。伯昏瞀人曰:‘奚方而反?’曰:‘吾驚焉。’‘惡乎驚?’‘吾食于十漿,而五漿先饋。’”
    132

    山虧一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n kuī yī k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書 旅獒》“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”的節縮。喻功敗垂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書·旅獒》“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”的節縮。
    133

    三年不窺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nián bù kuī y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窺:偷看。眼睛看不見園中的景色。形容學習、研究專心致志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董仲書傳》:“下帷講誦,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,或莫見其面。蓋三年不窺園,其精如此。”
    134

    十室九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shì jiǔ k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因各種自然或社會的原因而造成百姓貧困的景象。匱,指財物匱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歐陽修《新唐書·西域傳上·高昌》:“今高昌誅滅,威動四夷,然自王師始征,河西供役,飛米轉芻,十室九匱,五年未可復。”
    135

    石室金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shì jīn k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亦作“石室金鐀”。古代國家收藏重要文獻的地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。”司馬貞索隱:“石室、金匱皆國家藏書之處。”
    136

    受之無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òu zhī wú k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受:接受,得到。得到某種獎勵或榮譽沒有什么可慚愧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瑪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四卷:“這些錢是自己豁出老命賺來的,萬般辛苦,受之無愧。”
    137

    受之有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òu zhī yǒu k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受:接受,得到。得到某種獎勵或榮譽感到慚愧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七回:“又買禮來,使老身卻之不恭,受之有愧。”
    138

    恬不知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án bù zhī k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恬不知恥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閻爾梅《房琯論》:“軍法,大將失律者,斬。琯失律,宜斬;不斬而罷,已屬非法,尚恬不知愧,賓客盈門。”
    139

    兔葵燕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ù kuí yàn m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景象荒涼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劉禹錫《再游玄都觀絕句》:“重游玄都,蕩然無復一樹,唯兔葵燕麥,動搖于春風耳。”
    140

    桃李之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o lǐ zhī k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詩·大雅·抑》:“投之以桃,報之以李。”原謂互贈禮品,后引申指送禮,賄賂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·大雅·抑》:“投之以桃,報之以李。”
    * kui成語,kui的成語,帶kui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