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ou的成語 (462個)
-
401
一口同聲
- 成語拼音:
- yī kǒu tóng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猶一口同音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六回:“因天時尚早,復到街上訪問本府政績,竟是一口同聲說好。”
-
402
異口同韻
- 成語拼音:
- yì kǒu tóng yùn
- 成語解釋:
- 指大家說得都一樣。同“異口同音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趙子曰》第一:“現在的人們不但不復以窄窄金蓮為美,反異口同韻的詆為丑惡。”
-
403
一口同音
- 成語拼音:
- yī kǒu tóng yīn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眾口一詞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十一回:“所以聽得周三說了一句,大家就一口同音說,以義氣為重。”
-
404
異口同音
- 成語拼音:
- yì kǒu tóng yīn
- 成語解釋:
- 不同人說同樣的話,形容看法、意見完全一致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梁·沈約《宋書·庾炳之傳》:“伏復深思,只有愚滯,今之事跡,異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測得物之數耳。”
-
405
啞口無聲
- 成語拼音:
- yǎ kǒu wú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。同“啞口無言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再生緣》第三九回:“話說孟夫人聽了這些言語,只氣的啞口無聲。”
-
406
以口問心
- 成語拼音:
- yǐ kǒu wèn xīn
- 成語解釋:
- 一面口中自問,一面心中盤算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四:“[程元玉]隨又忖道:‘婦人之言,何足憑誰!況且他一頓飯錢,尚不能預備,就有驚恐,他如何出力相報得?’以口問心,行了幾里。”
-
407
有口無心
- 成語拼音:
- yǒu kǒu wú xīn
- 成語解釋:
- 嘴里有啥說啥;心里卻沒有什么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于謙《擬吳儂曲》:“憶郎直憶到如今,誰料思深戀亦深;刻木為雞啼不得,原來有口卻無心。”
-
408
有口無行
- 成語拼音:
- yǒu kǒu wú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有虛言而無德行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史弼傳》:“竊聞勃海王悝……外聚剽輕不逞之徒,內荒酒樂,出入無常,所與群居,皆有口無行,或家之棄子,或朝之斥臣。”
-
409
啞口無言
- 成語拼音:
- yǎ kǒu wú yán
- 成語解釋:
- 像啞巴一樣;說不出話來。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一番言語,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。”
-
410
一口吸盡西江水
- 成語拼音:
- 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
- 成語解釋:
- 原是一氣呵成、貫通萬法的意思。后比喻過于性急,想一下子就達到目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居士龐蘊》:“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,即向汝道。”
-
411
一口咬定
- 成語拼音:
- yī kǒu yǎo dìng
- 成語解釋:
- 一口咬住不放。比喻堅持一個廉潔,再不改口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無名氏《官場維新記》第十回:“先把住持僧慧修,嚴行審訊,問他將李國斌藏在何處,慧修一口咬定不認得李國斌。”
-
412
易口以食
- 成語拼音:
- yì kǒu yǐ shí
- 成語解釋:
- 猶易子而食。口,丁口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唐書·逆臣傳上·安慶緒》:“城中棧而處,糧盡,易口以食。”
-
413
一口一聲
- 成語拼音:
- yī kǒu yī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猶口口聲聲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七回:“西門慶那里肯,一口一聲只叫‘姑娘請受禮。’”
-
414
羊落虎口
- 成語拼音:
- yáng luò hǔ kǒu
- 成語解釋:
- 羊已被老虎吃到嘴里。比喻落入險境,很難幸免。亦作“羊入虎口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朱凱《昊天塔》第一折:“俺家姓楊,被番兵陷在虎口交牙峪里。這個叫做羊落虎口,正犯了兵家所忌。”
-
415
衣來伸手,飯來張口
- 成語拼音:
- yī lái shēn shǒu,fàn lái zhāng kǒu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懶惰成性,坐享別人勞動成果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1回:“安公子是自幼嬌養,衣來伸手,飯來張口的人。”
-
416
羊入虎口
- 成語拼音:
- yáng rù hǔ kǒu
- 成語解釋:
- 羊落到了虎口里。比喻落入險境,有死無生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16回:“猶如驅羊入虎口耳。”
-
417
貽人口實
- 成語拼音:
- yí rén kǒu shí
- 成語解釋:
- 貽:給;口實:話柄;即可讓人利用的口實。指做事說話不小心;給人留下話柄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唐才常《上歐陽中鵠書》:“安得有此巨款?如此事果成,必貽人口實。”
-
418
予人口實
- 成語拼音:
- yǔ rén kǒu shí
- 成語解釋:
- 予:給予;口實:話柄。給人留下指責的話柄
- 成語出處:
-
419
以莛叩鐘
- 成語拼音:
- yǐ tíng kòu zhōng
- 成語解釋:
- 莛:草莖。原意是鐘的音量大,用草莖去敲,就不能使它發出應有的響聲。后比喻學識淺薄的人向知識淵博的人請教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東方朔《答客難》:“以蠡測海,以莛撞鐘,豈能通其條貫,考其文理,發其音聲哉。”
-
420
以莛扣鐘
- 成語拼音:
- yǐ tíng kòu zhōng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以莛撞鐘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梁·鍾嶸《詩品》卷下:“白馬與陳思答贈,偉長與公幹往復,雖日以莛扣鐘,亦能閑雅矣。”
* kou成語,kou的成語,帶kou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