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jing的成語 (1082個)

    801

    肅然生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ù rán shēng j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。同“肅然起敬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張戒《歲寒堂詩話》卷上:“魯直專學子美,然子美詩讀之使人凜然興起,肅然生敬。”
    802

    神色不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sè bù j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神色:神情。神情顯得沒有受到驚動而十分鎮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靈》卷十:“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,神色不動,如今何得恁么地?”
    803

    蛇食鯨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 shí jīng t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蛇食:像蛇一樣吞食。鯨吞:像鯨一樣吞咽。比喻強者逐步并吞弱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隋·薛道衡《老氏碑》:“天齊地軸之所,蛇食鯨吞;銅陵、玉壘之區,狼顧鴟跱。”
    804

    四書五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shū wǔ j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四書:亦稱四子書,即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;五經: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經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班固《白虎通 五經》:“五經何謂?謂《易》、《尚書》、《詩》、《禮》、《春秋》也。宋 朱熹著有《四書集注》。
    805

    縮頭縮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ō tóu suō j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畏縮不前,或膽小不敢出頭。同“縮頭縮腦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瞿秋白《餓鄉紀程》十三:“遠遠一條長街只看見三四個人,蹀躞著,縮頭縮頸歪斜著走。”
    806

    伸頭縮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 tóu suō j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在暗中察看的神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翟灝《能人編·身體》:“豪門送物鵝伸頸,好客臨門鱉縮頭。”
    807

    神閑氣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xián qì j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神閑氣定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負曝閑談》第27回:“也有在車廂里抽出書來看的,也有扯過馬褥子來蓋著睡覺的,無不神閑氣靜。”
    808

    殺一儆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 yī jǐng b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儆:警戒。處死一個人;借以警戒許多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尹翁歸傳》:“其有所取也,以一警百,吏民皆服,恐懼改行自新。”
    809

    殺一警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 yī jǐng b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殺一儆百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孔雀膽》第三幕:“斬草除根,殺一警百,這正是根本的辦法。”
    810

    樹欲靜而風不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n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。現也比喻階級斗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。同“樹欲靜而風不止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21卷:“王爵笑道:‘只怕樹欲靜而風不寧,便動動也不妨。’尼姑道:‘相公休得取笑!’”
    811

    樹欲靜而風不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t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。現也比喻階級斗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。同“樹欲靜而風不止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孔子家語·致思》:“樹欲靜而風不停,子欲養而親不待。往而不來者,年也;不可再見者,親也。”
    812

    樹欲靜而風不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靜:平靜;息:平息。樹要靜止,風卻不停地刮著。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三卷:“樹欲靜而風不息,子欲養而親不在,皋魚增感。”
    813

    樹欲靜而風不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樹要靜止,風卻不停地刮著。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韓嬰《韓詩外傳》第九卷:“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也。”
    814

    水月鏡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ǐ yuè jìng hu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水中月,鏡中花。比喻虛幻景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謝榛《四溟詩話》卷一:“詩有可解,不可解,不必解,若水月鏡花,勿泥其跡可也。”
    815

    水月鏡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ǐ yuè jìng x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水中月,鏡中像。指一切虛幻的影像。比喻詩中的空靈意境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裴休《唐賜紫方大袍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》:“空門正辟,法宇方開,崢嶸棟梁,一旦而摧,水月鏡像,無心去來,徒令后學,瞻仰徘徊。”
    816

    桑榆暮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g yú mù j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夕陽的余輝照在桑榆樹梢上。指傍晚。比喻晚年的時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尚仲賢《柳毅傳書》第一折:“教子讀書志未酬,桑榆暮景且淹留。”
    817

    桑榆末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g yú mò j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桑榆暮景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顧炎武《與李霖瞻書》:“桑榆末景,或可回三舍之戈。”
    818

    桑榆晚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g yú wǎn j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桑榆;夕陽余光所在的地方。夕陽斜照桑榆樹的黃昏景象,指傍晚。比喻垂老之年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軾《罷登州謝杜宿州啟》:“桑榆晚景,忽蒙收錄之恩。”
    819

    桑榆之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g yú zhī j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晚年時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劉禹錫《謝分司東都表》:“雖迫桑榆之景,猶傾葵藿之心。”
    820

    鼪鼬之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yòu zhī j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鼪:黃鼠狼;鼬:指黃鼬之類的動物;徑:小路。黃鼠狼等來往的小路。引申為荒涼偏僻的小道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夫逃虛空者,藜藿柱乎鼪鼬之徑,踉位其空,聞人足音蛩然而喜矣。”
    * jing成語,jing的成語,帶ji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