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jie的成語 (1019個)

    141

    瞪目結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èng mù jié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睜著眼睛,說不出話來。形容神情緊張或很吃驚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黃軒祖《游梁瑣記 顧嘉蘅》:“群知為廣文子,異而詢之,瞪目結舌不能對。”
    142

    砥名勵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ǐ míng lì j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砥:磨刀石,引申為磨礪;名:名譽;勵:通“礪”,磨煉;節:節操。砥礪磨煉自己,立名立節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高邁《濟河焚舟賦》:“砥名勵節,易地改轍,冀桑榆之未晚,得雌雄之一決。”
    143

    丁寧告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īng níng gào j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丁寧;再三囑咐。指一再囑咐必須引起警覺注意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96回:“吾累次丁寧告戒:街亭是吾根本。汝以全家之命,領此重任。”
    144

    東挪西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nuó xī j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到處挪借款項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6回:“來京引見的人,有幾個腰里常常帶著幾十萬銀子?不過也是東挪西借,得了缺再去還人家。”
    145

    大千世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qiān shì j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佛教用語。世界的千倍為小千世界;小千世界的千倍為中千世界;中千世界的千倍為大千世界。后泛指廣大無邊紛紜復雜的世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希運禪師》:“長老身材勿量大,笠子太小生。師云:‘雖然如此大千世界總在里許。’”
    146

    待人接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i rén jiē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物:人物;人們。接待交往各種人物。指平時與人相處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俞文豹《吹劍四錄》:“內而存心養性、立身行己無所歉,外而待人接物、處事應世無所戾。”
    147

    殆無孑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i wú jié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殆:幾乎;孑遺:剩余。幾乎沒有一點余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周祗《與劉裕書諫伐蜀》:“然益土荒殘,野無青草,成都之內,殆無孑遺。”
    148

    殫心竭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ān xīn jié lǜ
    成語解釋:
    殫:竭盡;慮:思慮。竭盡心力思考謀劃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清史稿·耆英傳》:“二十六年,京察,以殫心竭慮坐鎮海疆。”
    149

    斷章截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àn zhāng jié j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顧上下文義,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,而彎曲原意。斷、截:割裂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史 選舉志二》:“斷章截句,破壞義理。”
    150

    殫智竭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ān zhì jié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殫:竭盡。用盡智能和力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呂氏春秋 本味》相為殫智竭力,犯危行苦。
    151

    東撙西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zǔn xī j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從各方面節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塔·萬引》:“他在這樣躊躕時,他的家計卻一天一天地逼迫攏來了,虧他的夫人挖肉補瘡,東撙西節地還能勉強維持著。“
    152

    斷織之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àn zhī zhī j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孟子的母親用割斷織布機上的紗,使機上的紗不能成布的損失來告誡中途放棄學業的兒子。后用這個故事告誡中途輟學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劉向《列女傳 母儀傳》:“孟子之少也,既學而歸,孟母方績,問曰:'學何所至矣?'孟子曰:'自若也。'孟母以刀斷其織。孟子懼而問其故,孟母曰:'子之學,若吾斷斯織也。'”
    153

    二三其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èr sān qí j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二三:指不專一。三心二意,沒有一定的操守。形容心意不專,反復無常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》裴松之注引孫盛曰:“語曰弈者舉棋不定猶不勝其偶,況量君之才否二三其節,可以推服強鄰,囊括四海者乎?”
    154

    餓死事小,失節事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è sǐ shì xiǎo,shī jié shì d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失節:原為封建禮教指女子失去貞操,后泛指失去節操。貧困餓死是小事,失節事情就大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二程全書·遺書二十二》:“又問:‘或有孤孀貧窮無托者,可再嫁否?’曰:‘只是后世怕寒餓死,故有是說。然餓死事極小,失節事極大!’”
    155

    扼腕興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è wàn xīng ji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扼腕:用手握腕;嗟:感嘆。用手握腕,長聲嘆息。形容情緒激動發出嘆息的神態
    成語出處:
   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101回:“于是吏民俱困,都累得扼腕興嗟,愁眉百結了。”
    156

    撫髀興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ǔ bì xīng ji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髀:股部,大腿;嗟:嗟嘆。撫摩大腿,發出長長的嘆息。指久處安逸而無所作為發出的慨嘆
    成語出處:
   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96回:“急得宗祥撫髀興嗟,非常侘傺。”
    157

    覆車之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ù chē zhī j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失敗可以作為以后的教訓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庾純傳》:“純以凡才,備位卿尹,不惟謙敬之節,不忌覆車之戒,陵上無禮,悖言自口。”
    158

    匪躬之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ěi gōng zhī j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躬:自身;匪躬:指為君主盡忠而不顧自身;節:節操。指不顧自家性命而盡忠王室的節操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李胤傳》:“詔以胤忠允高亮,有匪躬之節,使領司隸校尉。”
    159

    封胡羯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hú jié m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晉書·列女傳·王凝之妻謝氏》:“(謝道韞)初適凝之,還,甚不樂。安曰:‘王郎,逸少子,不惡,汝何恨也?’答曰:‘一門叔父有阿大(謝尚)、中郎(謝據);群從兄弟復有封胡羯末,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!’封謂謝韶,胡謂謝朗,羯謂謝玄末謂謝川,皆小字也。”南朝宋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列女傳·王凝之妻謝氏》:“(謝道韞)初適凝之,還,甚不樂。安曰:‘王郎,逸少子,不惡,汝何恨也?’答曰:‘一門叔父有阿大(謝尚)、中郎(謝據);群從兄弟復有封胡羯末,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!’”
    160

    分化瓦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 huà wǎ ji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瓦解:制瓦時先用陶土制成圓筒形;再分部為四片;即成瓦。使對方的力量分裂、離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秦牧《湘陰熱浪記》:“則以政策攻心,分化瓦解,迫使他們投降。”
    * jie成語,jie的成語,帶jie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