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的成語 (2428個)
-
881
疾雷不及掩耳
- 成語拼音:
-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
- 成語解釋:
- 突然響起雷聲,使人來不及掩耳。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,使人來不及防備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六韜 軍勢》:“善者從而不擇,巧者一決而不猶豫,故疾雷不及掩耳,卒電不及瞬目。”
-
882
疾雷不暇掩耳
- 成語拼音:
- jí léi bù xiá yǎn ěr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,使人來不及防備。同“疾雷不及掩耳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傅玄《傅子 闕題》:“我欲戰而彼不欲戰者,我鼓而進之若山崩河溢,當其沖者摧,值其鋒者破,所謂疾雷不暇掩耳,則又誰御之。”
-
883
急斂暴征
- 成語拼音:
- jí liǎn bào z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嚴急而苛猛的賦稅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白居易《杜陵叟》詩:“長吏明知不申破,急斂暴征求考課。”
-
884
積勞成病
- 成語拼音:
- jī láo chéng bìng
- 成語解釋:
- 因長期工作,勞累過度而生了病。同“積勞成疾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六九回:“公孫歸生積勞成病,臥不能起,城中食盡,餓死者居半,守者疲困,不能御敵。”
-
885
積勞成瘁
- 成語拼音:
- jī láo chéng cuì
- 成語解釋:
- 積:積之而成的;瘁:憂病,困病。因勞苦過度而致害病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陸贄《李澄贈司空制》:“連年野處,積勞成瘁。”
-
886
積勞成疾
- 成語拼音:
- jī láo chéng jí
- 成語解釋:
- 勞:勞累;疾:病。因長期過度勞累而得病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69回:“公孫歸生,積勞成疾,臥不能起,城中食盡,餓死者居半,守者疲困,不能御敵。”
-
887
嘰里咕嚕
- 成語拼音:
- jī lǐ gū lū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說話別人聽不清或不明白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77回:“忽又聽見他們嘰里咕嚕的說起外國話來,我以為他們請了外國客來了。”
-
888
嘰哩咕嚕
- 成語拼音:
- jī lǐ gū lū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說話別人聽不清或不明白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回:“老三還在那里嘰哩咕嚕說:‘是個好些兒的,就去中進士做官給我看,不要在我們家里混閑飯吃。’”
-
889
雞零狗碎
- 成語拼音:
- jī líng gǒu suì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事物零零碎碎;不成系統。
- 成語出處:
- 茅盾《雨天雜寫》:“則此一特點不能不有一佳名,故擬題曰:‘雞零狗碎’云爾。”
-
890
急吏緩民
- 成語拼音:
- jí lì huǎn mín
- 成語解釋:
- 對官員嚴格,對百姓寬和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舜欽《論五事》:“急吏緩民,則吏不可縱,政之大功也。”
-
891
解鈴還需系鈴人
- 成語拼音:
- jiě líng hái xū jì líng ré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誰惹出來的麻煩,還得由誰去解決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惠洪《林間集》下卷:“泰欽曰:大眾何不道:‘系者解得。’”
-
892
赍糧藉寇
- 成語拼音:
- jī liáng jiè kòu
- 成語解釋:
- 赍:資助;藉:同“借”;寇:賊寇。借給敵寇兵器,送給盜賊糧食。比喻做有利于敵人、壞人的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荀子·大略》:“非其人而教之,赍盜糧,借賊兵也。”
-
893
解鈴系鈴
- 成語拼音:
- jiě líng jì líng
- 成語解釋:
- 系:縛;系上。本佛教禪宗語。意思是虎脖子的鈴子是誰系上去的;誰才能把它解下來。比喻誰惹出來的麻煩仍由誰去負責處理。也作“解鈴還須系鈴人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惠洪《林間集》下卷:“泰欽曰:大眾何不道:‘系者解得。’”
-
894
浹淪肌髓
- 成語拼音:
- jiā lún jī suǐ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氵夾髓淪肌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巴金《秋》:“這是不會竭盡的噴泉,這是浹淪肌髓的甘露。”
-
895
經綸濟世
- 成語拼音:
- jing lun ji shi
- 成語解釋:
- 指具有治理國家,經世濟民的才能。經綸:整理絲縷,引申為處理國家大事。濟世:救世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鄭德輝《伊尹耕莘》第二折:“想你學成經綸濟世之策,立國安邦之謀。”
-
896
計勞納封
- 成語拼音:
- jì láo nà fēng
- 成語解釋:
- 計:計算;勞:功勞;納:接受;封:封賞。指按功勞大小接受封賞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庾亮傳》:“此之厚幸,可謂弘矣,豈復得計勞納封,受賞司勛哉!”
-
897
畸流洽客
- 成語拼音:
- jī liú qià kè
- 成語解釋:
- 高行脫俗、廣見博聞之士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胡應麟《少室山房筆叢 經籍會通四》:“又如畸流洽客,領異拔新,時出一編,人所未睹。”
-
898
戢鱗潛翼
- 成語拼音:
- jí lín qián yì
- 成語解釋:
- 戢:收斂;潛:隱居。魚兒收斂鱗甲,鳥兒收起翅膀。比喻人退出官場,歸隱山林或蓄志待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宣帝紀論》:“和光同塵,與時舒卷;戢鱗潛翼,思屬風云。”
-
899
極樂世界
- 成語拼音:
- jí lè shì jiè
- 成語解釋:
- 佛教指阿彌陀佛成道時所居住的樂土;是一塊可以擺脫人間一切煩惱的凈土。后泛指無憂無慮、快樂如意的理想境界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阿彌陀經》:“從是西方,過十萬億佛土,有世界名曰極樂。”
-
900
積露為波
- 成語拼音:
- jī lù wéi bō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積少成多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袁宏道《題龍堂僧募冊》詩:“衲子欲言面羞澀,試介烏紗作檀越,積露為波江可得,東鄰北里賢相識。”
* ji成語,ji的成語,帶ji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