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的成語 (2428個)
-
741
稽古振今
- 成語拼音:
- jī gǔ zhèn jīn
- 成語解釋:
- 指考查古事作為借鑒,以振興現代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譚嗣同《報貝元微書》:“稽古振今,士風一奮。”
-
742
既冠之年
- 成語拼音:
- jì guān zhī nián
- 成語解釋:
- 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,指已成年
- 成語出處:
-
743
計過自訟
- 成語拼音:
- jì guò zì sòng
- 成語解釋:
- 檢討自己的過錯而內心自責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公冶長》:“吾未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。”
-
744
饑虎不可為鄰
- 成語拼音:
- jī hǔ bù kě wéi lín
- 成語解釋:
- 鄰:鄰居。比喻不要與窮兇極惡之人在一起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江日升《臺灣外記》:“饑虎不可為鄰,我提師遠出,弟當留心防范。”
-
745
積厚成器
- 成語拼音:
- jī hòu chéng qì
- 成語解釋:
- 指根基深厚,養成才干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 韓弘傳》:“降神挺材,積厚成器,中蘊深閎之量,外標嚴重之姿。”
-
746
際會風云
- 成語拼音:
- jì huì fēng yún
- 成語解釋:
- 遭逢到好的際遇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五代史·晉書·趙瑩傳論》:“趙瑩際會風云,優游藩輔。”
-
747
濟河焚舟
- 成語拼音:
- jì hé fén zhōu
- 成語解釋:
- 濟:渡過;焚:燒。渡過河就把渡船燒了。形容斷絕退路;準備決一死戰。
- 成語出處:
- 左丘明《左傳 文公三年》:“秦伯伐晉,濟河焚舟。”
-
748
饑寒交湊
- 成語拼音:
- jī hán jiāo còu
- 成語解釋:
- 衣食無著,又餓又冷。形容生活極端貧困。同“饑寒交迫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書·袁湛傳》:“不敦其本,則末業滋章;饑寒交湊,則廉恥不立。”
-
749
饑寒交迫
- 成語拼音:
- jī hán jiāo pò
- 成語解釋:
- 交:一齊;迫:逼迫。饑餓、寒冷一齊襲來。形容生活極端貧困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王讜《唐語林》第一卷:“上謂曰:‘汝何為作賊?’對曰:‘饑寒交切,所以為盜。’”
-
750
饑寒交切
- 成語拼音:
- jī hán jiāo qiē
- 成語解釋:
- 饑餓與寒冷一齊逼來。形容無衣無食,生活極其貧困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王讜《唐語林》第一卷:“上謂曰:‘汝何為作賊?’對曰:‘饑寒交切,所以為盜。’”
-
751
饑寒交至
- 成語拼音:
- jī hán jiāo zhì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饑寒交迫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陶潛《勸農》詩:“宴安自逸,歲暮奚冀?擔石不儲,饑寒交至。”
-
752
積厚流廣
- 成語拼音:
- jī hòu liú guǎng
- 成語解釋:
- 根基深厚,影響廣遠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禮論》:“所以別積厚,積厚者流澤廣,積薄者流澤狹也。”
-
753
積厚流光
- 成語拼音:
- jī hòu liú guāng
- 成語解釋:
- 積累的功業越深厚,則流傳給后人的恩德越廣。
- 成語出處:
- 荀況《荀子 禮論》:“故有天下者事七世,有一國者事五世,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,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,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廟,所以別積厚者流澤廣,積薄者流澤狹也。”
-
754
計合謀從
- 成語拼音:
- jì hé móu cóng
- 成語解釋:
- 謂計謀合乎君上之意而被采納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蔡邕《釋誨》:“計合謀從,己之圖也;勛績不立,予之辜也。”
-
755
饑火燒腸
- 成語拼音:
- jī huǒ shāo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饑餓難忍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軾《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應》:“饑火燒腸作牛吼,不知待得秋成否?”
-
756
計獲事足
- 成語拼音:
- jì huò shì zú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如愿以償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應劭傳》:“茍欲中國珍貨,計獲事足,旋踵為害,非為畏威懷德。”
-
757
嗟悔亡及
- 成語拼音:
- jiē huǐ wáng jí
- 成語解釋:
- 嗟:感嘆,嘆息;亡及:來不及。后悔也來不及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夫以人之死爭勝,跌而不振,則悔之亡及矣。”
-
758
嗟悔無及
- 成語拼音:
- jiē huǐ wú jí
- 成語解釋:
- 嘆息和后悔已經來不及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·盤庚上》:“汝悔身何及。”
-
759
積毀銷骨
- 成語拼音:
- jī huǐ xiāo gǔ
- 成語解釋:
- 積毀:不止一次的毀謗;銷:熔化。一次又一次的毀謗;積累下來足以致人于毀滅之地。比喻毀謗中傷的可怕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張儀列傳》:“積羽沉舟,群輕折軸,眾口鑠金,積毀銷骨。”
-
760
積毀消骨
- 成語拼音:
- jī huǐ xiāo gǔ
- 成語解釋:
- 指不斷的毀謗能使人毀滅。同“積毀銷骨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劉向《新序 雜事三》:“昔魯聽季孫之說逐孔子,宋信子冉之計逐墨翟,以孔墨之辯而不能自免,何則?眾口鑠金,積毀消骨。”
* ji成語,ji的成語,帶ji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