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hong的成語 (291個)

    201

    烈火轟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è huǒ hōng l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性情暴躁,愛發脾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4回:“性子又~似的,煞是不好說話。”
    202

    來鴻去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ái hóng qù y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行蹤漂泊不定的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黃景仁《稚存從新安歸作此寄之》詩:“來鴻去燕江干路,露宿風飛各朝暮。”
    203

    露紅煙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ù hóng yān lǜ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露紅煙紫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晏幾道《泛清波摘遍》詞:“催花雨小,著柳風柔,都似去年時侯好。露紅煙綠,盡有狂情斗春早。”
    204

    露紅煙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ù hóng yān z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花木的色彩鮮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曾鞏《芍藥廳》詩:“小碧闌于四月天,露紅煙紫不勝妍。”
    205

    綠酒紅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ǜ jiǔ hóng d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奢侈豪華的享樂生活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梁章鉅《歸田瑣記 北東園日記詩》:“天倫樂事萃華堂,綠酒紅燈夜未央。”
    206

    柳綠花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ǔ lǜ huā h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 酒仙遇仙禪師》:“秋至山寒水冷,春來柳綠花紅。一點動隨萬變,江村煙雨蒙蒙。”
    207

    烈烈轟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è liè hōng h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烈烈:火焰熾盛的樣子;轟轟:象聲詞,形容巨大的聲響。形容事業的興旺。也形容聲勢浩大,氣魄宏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文天祥《沁園春·題張許雙廟》詞:“人生欻翕云亡,好烈烈轟轟做一場。”
    208

    柳綠桃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ǔ lǜ táo h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美麗的春景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無名氏《大劫牢》第四折:“試看這柳綠桃紅……青山綠水,寶馬香車,游人共喜。”
    209

    綠女紅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ǜ nǚ hóng n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服裝艷麗的青年男女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富察敦崇《燕京歲時記 萬壽寺》:“游人甚多,綠女紅男,聯蹁道路。”
    210

    鸞跂鴻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uán qí hóng j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書法筆勢飛舉之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黃伯恩《法帖刊誤·王大令書上》:“才披尺許目增明,鸞跂鴻驚欲飛逝。”
    211

    龍躍鴻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óng yuè hóng ji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高舉遠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王世貞《說部》:“東方朔、阮籍其善處難者乎?既弗能避,又弗欲免,曷不龍躍鴻矯哉?”
    212

    暮翠朝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cuì cháo h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愛情不專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徐瑤《太恨生傳》:“余非登徒子,誓不效雜情奴態,暮翠朝紅。”
    213

    目斷飛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duàn fēi h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斷:斷絕;鴻:鴻雁。目送大雁飛去,直到看不見。形容離別的悲凄之情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無名氏《鳴鳳記·鄒慰夏孤》:“此情未語淚先溶,自今別去,目斷飛鴻。”
    214

    目斷鱗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duàn lín h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鱗鴻:魚和雁,比喻書信。形容望眼欲穿,盼望書信到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張景《飛丸記·誓盟牛女》:“小姐,看你背里沈吟,想是心中明白,何不口傳信息,免他目斷鱗鴻。”
    215

    面紅脖子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iàn hóng bó zǐ c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臉紅脖子變粗。形容因激動、窘迫、發怒或羞漸而臉色漲紅的樣子
    成語出處:
    高陽《玉座珠簾》:“皇帝面紅脖子粗地大罵言官沽名釣譽,恭王與醇王自恃長親,渺視皇帝,話越說越多,也越離譜了。”
    216

    面紅耳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iàn hóng ěr c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臉和耳朵都紅了。形容因羞愧、窘迫、激動或發怒而臉色漲紅的樣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29卷:“今人有些小利害,便至于頭紅耳赤;子文卻三仕三已,略無喜慍。”
    217

    面紅耳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iàn hóng ěr r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面紅耳赤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:“可憐裴蘭孫是個嬌滴滴的閨中處子,見了一個陌生人,也要面紅耳熱的。”
    218

    面紅過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iàn hóng guò ě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因激動、窘迫、發怒或羞漸而臉色漲紅的樣子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回:“那安公子羞得面紅過耳,眼觀鼻、鼻觀心的答應了一聲。”
    219

    面紅頸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iàn hóng jǐng c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面紅耳赤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四卷:“倘有不達時務的,捉空摘了一花一蕊,那老兒便要面紅頸赤,大發喉急。”
    220

    面紅面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iàn hóng miàn c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雙方因爭執而變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八回:“自蒙泰山錯愛,將令愛嫁事小人……雖不曾生半個兒女,未曾面紅面赤,半點相爭。”
    * hong成語,hong的成語,帶ho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