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guo的成語 (556個)

    361

    辱國殄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ǔ guó tiǎn m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辱國殃民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劉基《春秋明經》:“他日西鄙之伐,辱國殄民,果誰之所致乎!”
    362

    入國問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ù guó wèn j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進入別國境界,先了解他們的禁令或禁忌
    成語出處:
    363

    入國問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ù guó wèn s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國:原指都城,后多指國家。到別的國家或地方去,先要了解它的風俗習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曲禮上》:“入竟而問禁,入國而問俗,入門而問諱。”
    364

    辱國殃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ǔ guó yāng m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使國家受辱,人民遭殃。亦作“辱國殄民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古今小說 木綿庵鄭虎臣報冤》:“韓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,陷害了趙愚丞相,罷黜道學諸臣,輕開邊釁,辱國殃民。”
    365

    人民城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mín chéng guō
    成語解釋:
    城郭:城墻。城郭還是舊有的,可人都不是原來的。感嘆事態變遷,物是人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陶潛《搜神后記》卷一:“有鳥有鳥丁令威,去家千年今始歸。城郭如故人民非,何不學仙冢壘壘。”
    366

    容頭過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óng tóu guò sh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只要頭容得下,身子就過得去。比喻得過且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西羌傳 東號子麻奴》:“今三郡未復,園陵單外,而公卿選懦,容頭過身,張解設難。”
    367

    食不果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ù guǒ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果:充實。吃不飽肚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莊周《莊子 逍遙游》:“適莽蒼者,三餐而反,腹猶果然。”
    368

    說不過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ō bù guò q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合情理,無法交代
    成語出處:
    369

    事不過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bù guò s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同樣的事不宜連作三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二十七回:“常言道:‘事不過三。’我若不去,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。”
    370

    殺敵致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 dí zhì guǒ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致:使得到;果:果敢除敵。勇敢殺敵,建立戰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二年》:“殺敵為果,致果為毅。”
    371

    飾非遂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fēi suí g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粉飾錯誤,養成過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衛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審應》:“公子食我之辨,適足以飾非遂過。”
    372

    飾非文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fēi wén g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粉飾掩蓋過失、錯誤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賈捐之傳》:“順非而澤,不聽而誅。”唐·顏師古注:“謂人有堅為辯言,不以誠質,學于非道,雖博無用,飾非文過,辭語順澤,不聽教命……”
    373

    遂非文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ì fēi wén g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飾非文過。掩飾錯誤和過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荀悅《漢紀 昭帝紀》:“遂非文過,知而不改。”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今之君子,豈徒順之,又從為之辭。”
    374

    飾非養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fēi yǎng g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飾非遂過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葉適《法度總論》:“及其崛然自見者,猶皆自有為國之意,便其下無飾非養過之心。”
    375

    飾非掩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fēi yǎn g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飾非文過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華蓋集續編·學界的三魂》:“我雖然也被謚為‘土匪’之一,卻并不想為老前輩們飾非掩過。”
    376

    使功不如使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ǐ gōng bù rú shǐ g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使:用。使用有功績的人,不如使用有過失的人,使其能將功補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索盧放傳》:“太守受誅,誠不敢言,但恐天下惶懼,各生疑變。夫使功者不如使過,原以身代太守之命。”
    377

    思過半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ī guò bàn y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已領悟大半或事情已獲大部解決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·系辭》:“知者觀其蒃辭,則思過半矣。”
    378

    三個臭皮匠,賽過諸葛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,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人多智慧多,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,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379

    掃鍋刮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ǎo guō guā z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傾其所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洪深《香稻米》第三幕:“我們已經是掃鍋刮灶的都拿了出來,不瞞你說,家里連一塊錢都不剩了。”
    380

    碩果僅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ò guǒ jǐn cú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大的樹上唯一留存下來的大果子。比喻由于時間的推移;留存下來僅存的人或事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候方域《彭容園文序》:“今則曾未須臾,而生死聚散,升沉顯晦之變不可勝窮,而彭子獲以碩果獨存,豈非天哉。”
    * guo成語,guo的成語,帶guo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