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guo的成語 (556個)

    261

    假途滅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ǎ tú miè g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56回:“此乃假途滅虢之計也。虛名收川,實取荊州。”
    262

    矯枉過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ǎo wǎng guò d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。同“矯枉過正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周亮工《書影》卷四:“石公此論,未為不是;惜乎矯枉過當,遂開后人口實。”
    263

    家亡國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 wáng guó p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國家覆滅、家庭毀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劉琨《答盧諶書》:“國破家亡,親友雕殘。”
    264

    矯枉過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ǎo wǎng guò zhè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矯:糾正;枉:彎曲;過正:超過了限度。彎向另一方。把彎曲的東西扭直;超過了限度而彎向另一方。比喻糾正謬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仲長統傳》:“逮至清世,則復入矯枉過正之檢。”
    265

    矯枉過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ǎo wǎng guò z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。同“矯枉過正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袁康《越絕書 篇敘外傳記》:“子之復仇,臣之討賊,至誠感天,矯枉過直,乳狗哺虎,不計禍福。”
    266

    矯枉過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ǎo wǎng guò zh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。同“矯枉過正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張說《吊陳司馬書》:“矯枉過中,斯害也已。”
    267

    撟枉過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ǎo wǎng guò zhè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糾正偏差而超過必要的限度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諸侯王表序》:“而藩國大者夸州兼郡,連城數十,宮室百官同制京師,可謂撟往過其正矣。”
    268

    金鑲玉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 xiāng yù guǒ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榮華的生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蔣士銓《空谷香·飲刃》:“可又來,他自有雌雄一窠,受用著金鑲玉裹,成就了富貴的姻緣,要窮人做什么。”
    269

    盡忠報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n zhōng bào g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全部忠誠報效國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史 文苑傳 顏之儀》:“公等備受朝恩,當盡忠報國。”
    270

    精忠報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g zhōng bào g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精心忠誠;報效祖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史 顏之儀傳》:“公等備受朝恩,當盡忠報國,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!”
    271

    盡忠拂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n zhōng bì g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拂:通“弼”,糾正,輔佐。竭盡忠心幫助上級改正錯誤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當此時也,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,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,秦俗多異諱之禁,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為戮沒矣。”
    272

    開國承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āi guó chéng ji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建立邦國,繼承封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·師》:“大君有命,開國承家,小人勿用。”
    273

    開國功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āi guó gōng ch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為建立新的國家或朝代立下汗馬功勞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十回:“他見單雄信好客,是一個做得開國功臣的,因此借寓東岳廟中,圖與交往。”
    274

    匡國濟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uāng guó jì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匡正國家,挽救時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隋書·帝紀第一·高祖上》:“匡國濟時,除兇撥亂。”唐·李翱《卓異記·三十二年居相位》:“玄齡初與杜如晦為友,屬隋室喪亂,未嘗不慨然相顧,有匡國濟時之心。”
    275

    開國元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āi guó yuán l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元老:政界年輩資望高的人。指建國時資歷聲望高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史·趙普傳》:“伏見山南東道節度使趙普,開國元老,參謀締構,厚重有識。”
    276

    開國元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āi guó yuán x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元勛:有特大功績的人。指為建立新的國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吳山頂上神仙》:“那時第一個開國元勛青田劉伯溫先生與冷啟敬相好,時常以道術互相參證。”
    277

    開花結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āi huā jiē guǒ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經播種耕耘后有了收獲。比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結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“如今方下種,還沒有發芽哩。再隔五、六年,開花結果,才到得你口。”
    278

    開華結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āi huá jié guǒ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修養、學習、工作等有了成績,取得效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釋惟白《續傳燈錄·萬壽普信禪師》:“無影樹栽人不見,開華結果自馨香。”
    279

    裂裳裹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è cháng guǒ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裂:裁,扯;裳:下衣。撕裂衣服包裹受傷的膝蓋。形容行路的急切與艱辛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趙曄《吳趙春秋·闔閭內傳》:“申包胥知不可,乃之于秦,求救楚,晝馳夜趨,足踵墌劈,裂裳裹膝,鶴倚哭于秦庭,七天七夜不絕聲。”
    280

    裂裳裹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è cháng guǒ z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裂:破裂;裹:包裹。指奔走急切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梁 劉孝標《廣絕交論》:“是以耿介之士,疾其若斯,裂裳裹足,棄之長騖。”
    * guo成語,guo的成語,帶guo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