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i的成語 (800個)
-
621
文過遂非
- 成語拼音:
- wén guò suí fēi
- 成語解釋:
- 掩飾過失,順隨錯誤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軾《論時政狀》:“而近日之事,乃有文過遂非之風,此臣之所以憤懣太息而不能已也。”
-
622
無間是非
- 成語拼音:
- wú jiàn shì fēi
- 成語解釋:
- 指不分別是非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文化偏至論》:“林林之民,咸致同情于不平者,凡有能阻泥教旨,抗拒法皇,無間是非,輒與贊和。”
-
623
瓦解星飛
- 成語拼音:
- wǎ jiě xīng fēi
- 成語解釋:
- 如瓦破碎,如星飛散。比喻人心渙散,各奔東西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關漢卿《魯齋郎》第二折:“平地風波二千尺,一家兒瓦解星飛。”
-
624
無可非難
- 成語拼音:
- wú kě fēi nàn
- 成語解釋:
- 無可指責
- 成語出處:
-
625
無可非議
- 成語拼音:
- wú kě fēi yì
- 成語解釋:
- 非議:批評指責。沒有什么可以指責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季氏》:“天下有道,則庶人不議。”何晏注引孔安國曰:“無所非議也。”
-
626
未可厚非
- 成語拼音:
- wèi kě hòu fēi
- 成語解釋:
- 不可過分指責。指雖有缺點但仍可原諒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王莽傳中》:“莽怒,免英官。后頗覺悟,曰:‘英亦未可厚非。’復以英為長沙連率。”
-
627
無可厚非
- 成語拼音:
- wú kě hòu fēi
- 成語解釋:
- 厚:重;非:否定。沒有什么可過分指責或批評的;指事情有一定的道理或原因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 王莽傳中》:“莽怒,免英官。后頗覺悟,曰:‘英亦未可厚非。’”
-
628
物論沸騰
- 成語拼音:
- wù lùn fèi téng
- 成語解釋:
- 沸騰:水涌起的樣子。議論紛紛,指輿論強烈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舜欽《詣匭疏·景祐五年》:“降麻之后,物論沸騰,故疾纏其身,災仍于國。”
-
629
蛙鳴狗吠
- 成語拼音:
- wā míng gǒu fèi
- 成語解釋:
- 吠:狗叫。青蛙鳴,狗汪汪叫。比喻淺陋拙劣的詩詞及文章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鈕琇《觚剩·樵隱》:“此真鏗金霏玉之音也。我向所厭薄者,大率皆蛙鳴狗吠耳。”
-
630
窩囊廢
- 成語拼音:
- wō nāng fèi
- 成語解釋:
- 指怯懦無能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石玉昆《續小五義》第七回:“哥哥,這個人敢是窩囊廢,不然,我們給他講個人情吧。”
-
631
忘寢廢食
- 成語拼音:
- wàng qǐn fèi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寢:睡覺。廢:廢止,停止。形容專心致志地干謀一件事情,連睡覺、吃飯都顧不上了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司馬光《進五規狀 遠謀》:“臣竊見國家每邊境有急,羽書相銜,或一方饑饉,餓莩盈野,則廟堂之上焦心勞思,忘寢廢食以憂之。”
-
632
物是人非
- 成語拼音:
- wù shì rén fēi
- 成語解釋:
- 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,可是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。多用于表達事過境遷。因而懷念故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 魏 曹丕《與吳質書》:“節同時異,物是人非,我勞如何!”
-
633
無事生非
- 成語拼音:
- wú shì shēng fēi
- 成語解釋:
- 非:是非。無緣無故找岔子;存心制造麻煩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58回:“有不安本分的強盜,有無事生非的強盜。”
-
634
無是無非
- 成語拼音:
- wú shì wú fēi
- 成語解釋:
- 沒有是與不是。比喻空閑沒有事情
- 成語出處:
- 元·貫石屏《村里迓鼓·隱逸》曲:“冷清清無是無非誦《南華》,就里乾坤大。”
-
635
無翼而飛
- 成語拼音:
- wú yì ér fēi
- 成語解釋:
- 翼:翅膀。沒有翅膀卻飛走了。比喻事物很快地傳播開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說山川》:“眾議成林,無翼而飛,三人成市虎。”
-
636
毋翼而飛
- 成語拼音:
- wú yì ér fēi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傳播之迅速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·秦策三》:“聞‘三人成虎,十夫揉椎,眾口所移,毋翼而飛。’故曰,不如賜軍吏而禮之。”
-
637
聞噎廢食
- 成語拼音:
- wén yē fèi shí
- 成語解釋:
- 聽到有人吃飯噎了一下,自己就連飯也不吃了。比喻因為怕出問題,索性不干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袁宏道《袛園寺碑文》:“戚戚舍身,沾沾利益,遂欲絕口性命,塞路蔥嶺,此何異聞噎廢食,見蹶停驂者哉?”
-
638
物議沸騰
- 成語拼音:
- wù yì fèi téng
- 成語解釋:
- 議論紛紛。指輿論強烈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蘇舜欽《詣匭疏 景佑五年》:“降麻之后,物論沸騰,故疾纏其身,災仍于國。”
-
639
妄自菲薄
- 成語拼音:
- wàng zì fěi bó
- 成語解釋:
- 過分看輕自己;形容自卑。妄:過分地;菲薄:小看;輕視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 蜀 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誠宜開張圣聽,以光先帝遺德,弘志士之氣,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義,以塞忠諫之路也。”
-
640
誤作非為
- 成語拼音:
- wù zuò fēi wéi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胡作非為。
- 成語出處:
- 太平天國·洪仁玕《誅妖檄文》:“況爾等為兵為勇之人,多系平日誤作非為,是以借兵勇以為逃死之地。”
* fei成語,fei的成語,帶fei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