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fang的成語 (429個)

    181

    放眼世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àng yǎn shì j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放眼:放開眼界,目光不局限在狹小范圍內。放開眼界,縱觀天下。也作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張養浩《過李溉之天心亭之二》:“放眼乾坤獨倚欄,古今如夢水云間。”
    182

    方圓殊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āng yuán shū q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殊趣:不同的意趣。因方圓形狀各異,意趣大相徑庭。比喻人或事物各異,其意趣或特征也各不相同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·禮志一》:“今者見生,或年在捍格,方圓殊趣,宜聽其去就,各從所安。”
    183

    放意肆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àng yì sì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縱情而無所顧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軾《超然臺記》:“時相與登覽,放意肆志焉。”
    184

    放鷹逐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àng yīng zhú q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打獵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明史·韓文傳》“擊球走馬,放鷹逐犬,俳優雜劇,錯陳于前。”
    185

    魴魚赪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áng yú zhǐ wěi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詩·周南·汝墳》:“魴魚赪尾,王室如毀。”毛傳:“赪,赤也;魚勞則尾赤。”朱熹集傳:“魴尾本白而今赤,則勞甚矣。”后因以形容人困苦勞累,負擔過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·周南·汝墳》:“魴魚赪尾,王室如燬。”毛傳:“赪,赤也;魚勞則尾赤。”朱熹集傳:“魴尾本白而今赤,則勞甚矣。”
    186

    方正不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āng zhèng bù 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方正:品行正直;阿:阿諛,謅媚。指為人品行正直,不逢迎謅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明史·王徽傳》:“有方正不阿者,即以為不肖,而朝夕讒謗之,日加浸潤,來免改疑。”
    187

    方正不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āng zhèng bù g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方正:正直;茍:茍且,不正派。指為人品行正直,不逢迎謅媚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錢泳《履園叢話·者者居》:“嘉定有老儒,名朱綱,為人方正不茍,頗信佛老之說。”
    188

    放縱不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àng zòng bù j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恣意行事,不受約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外戚傳·王濛》:“濛少時放縱不羈,不為鄉曲所齒,晚節始克己勵行,有風流美譽。”
    189

    放縱不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àng zòng bù j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放縱不羈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·游俠傳·陳遵》:“竦博學通達,以謙儉自守,而遵放縱不拘,操行雖異,然相親友。”
    190

    放之四海而皆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放:放置;之:代詞;指具有普遍性的真理;四海:指任何地方;皆:都是;準:準確。原指孝道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是人們奉行的準則。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適用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祭義》:“推而放諸東海而準,推而放諸西海而準,推而放諸南海而準,推而放諸北海而準。”
    191

    放諸四海而皆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。同“放之四海而皆準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禮記 祭義》:“推而放諸東海而準,推而放諸西海而準,推而放諸南海而準,推而放諸北海而準。”
    192

    放諸四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àng zhū sì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放:放逐;四裔:四方邊遠之地。指放逐到四方邊遠地區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》:“那也可以臨末聲明:‘君子不為己甚,竊以為放諸四裔可矣’的。”
    193

    放諸四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àng zhū sì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放:放逐;四夷:古代對華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稱。指放逐到四方邊遠地區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對于批評家的希望》:“我所希望的不過愿其有一點常識,例如……出洋留學和‘放諸四夷’的區別,筍和竹的區別。”
    194

    方滋未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āng zī wèi 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方興未艾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蔣士銓《臨川夢·拒弋》:“咳,權相所為,一無忌憚至此。主少國疑之禍,方滋未艾矣!”
    195

    方正賢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āng zhèng xián l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方正:正直;賢良:才能,德行好。漢武帝時推選的一種舉薦官吏后備人員制度,唐宋沿用,設賢良科。指德才兼備的好人品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平準書》:“當是之時,招尊方正賢良文學之士,或至公卿大夫。”
    196

    方足圓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āng zú yuán l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方形腳、圓形頭為人的特征,因以指人類。同“方趾圓顱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陳書 高祖紀上》:“茫茫宇宙,惵惵黎元,方足圓顱,萬不遺一。”
    197

    方趾圓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āng zhǐ yuán l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趾:腳;顱:頭。方趾圓頭;原指人的腳和頭;代指人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史 陳紀上 高祖》:“茫茫宇宙,惵惵黎元,方趾圓顱,萬不遺一。”
    198

    方丈盈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āng zhàng yíng q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方丈:一丈見方;盈:滿。吃飯時食物擺滿一丈見方的地方。形容飲食奢華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杜篤《柭稧賦》:“于是旨酒嘉肴,方丈盈前,浮棗絳水。”
    199

    方鑿圓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āng záo yuán r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鑿:榫眼;枘:榫頭。方枘裝不進圓鑿。比喻格格不入,不能相合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楚·宋玉《九辨》:“圓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。”
    200

    國步方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ó bù fāng ji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國步:國家的命運。國家處于危難的境地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謝莊《孝武帝哀策文》:“王室多故,國步方蹇。”
    * fang成語,fang的成語,帶fa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