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e的成語 (442個)

    401

    抑惡揚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è yáng sh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抑:遏制。壓制壞人壞事,宣揚好人好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劉向《新序》:“推賢舉能,抑惡揚善,有大略者不問起短,有厚德者不非小疵。”
    402

    以火去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huǒ qù 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娥喜投火,用火驅趕飛蛾,蛾越多。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,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太平御史》卷九四四引《韓子》:“以火去蛾蛾愈多,以魚毆蠅蠅愈至。”
    403

    嚴家餓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jiā è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拘謹的書法風格。語出《晉書·王羲之傳論》:“獻之雖有父風,殊非新巧。觀其字勢,疏瘦如隆冬之枯樹;覽其筆蹤,拘束若嚴家之餓隸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《晉書·王羲之傳論》:“獻之雖有父風,殊非新巧。觀其字勢,疏瘦如隆冬之枯樹;覽其筆蹤,拘束若嚴家之餓隸。”
    404

    陽九之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g jiǔ zhī 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陽九:古代以4617年為一元,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個災難。道家以3300年為小百六;厄:災難。陽九有天災,百六有地災。指災厄之年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食貨志》:“予遭陽九之厄,百六之會,枯旱霜蝗,饑饉薦臻。”
    405

    月里嫦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è lǐ cháng 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嫦娥:神話中月宮里的仙女,相傳她是后羿的妻子,因偷吃不死之藥而上了月宮。比喻風姿綽約的美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賺蒯通》第三折:“姐姐是月里嫦娥。”
    406

    魚瞵鶚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 lín è n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像魚和鶚那樣瞪眼注視。比喻瞠目而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陳康祺《郎潛紀聞》卷八:“蓋士大夫沉浮里閈,其制行稍岸異者,未有不使流俗人魚瞵鶚睨者也。”
    407

    鷹瞵鶚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ng lín è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鶚:魚鷹。形容用威猛兇狠的目光盯視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 沉攸之傳》:“勁志駕日,接沖拔距,鷹瞵鶚視。”
    408

    燕雀豈知雕鶚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àn què qǐ zhī diāo è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。同“燕雀安知鴻鵠志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無名氏《玩江亭》第二折:“燕雀豈知雕鶚志,頑童不解老仙機。”
    409

    郢人斫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ng rén zhuó 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郢匠揮斤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劉敏中《最高樓》詞:“郢人斫堊元無跡,仙家種玉不論畦。”
    410

    以手加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shǒu jiā 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把手放在額上。表示歡欣慶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楊萬里《章貢道院記》:“斯言一出,十邑之民,以手加額,家傳人誦。”
    411

    鴨行鵝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ā xíng é b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步:走。象鵝和鴨子那樣的走路。比喻步行緩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秦簡夫《東堂老》第二折:“我覷不的你梢寬也那褶下,肚迭胸高,鴨步鵝行。”
    412

    元兇巨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án xiōng jù 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為人所憎惡的罪魁禍首
    成語出處:
    413

    元兇首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án xiōng shǒu 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罪魁禍首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0回:“據著我胸襟膽氣,焉敢拒敵官軍,剪除君側元兇首惡?”
    414

    野有餓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ě yǒu è pi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餓殍:餓死的人。郊外有餓死的人。形容戰亂或災后的景象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陸贄《祭大禹廟文》:“邦無宿儲,野有餓殍。”
    415

    野有餓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ě yǒu è pi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餓莩:餓死的人。郊外有餓死的人。形容戰亂或災后的景象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民有饑色,野有餓莩。”
    416

    作惡多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è duō d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惡:犯罪的事;極壞的行為;端:項目;方面。形容做的壞事極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42回:“想當初作惡多端,這三四日齋戒,那里就積得過來。”
    417

    在陳之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i chén zhī 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(孔子)在陳絕糧,從者病,莫能興。子路慍,見曰:‘君子亦有窮乎?’子曰:‘君子固窮,小人窮斯濫矣。’”后因以“在陳之厄”指饑貧等困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(孔子)在陳絕糧,從者病,莫能興。子路慍,見曰:‘君子亦有窮乎?’子曰:‘君子固窮,小人窮斯濫矣。’”
    418

    正大不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dà bù 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正大:光明正大;阿:迎合。光明正大,不循私迎合權貴
    成語出處:
    419

    罪大惡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ì dà è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罪惡大到了極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歐陽修《縱囚論》:“刑入于死者,乃罪大惡極。”
    420

    造惡不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o è bù q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作惡事而不肯悔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劉基《春秋明經·公會齊侯伐萊公至自伐萊大旱》:“宣公造惡不悛,而流毒于其國若是哉!”
    * e成語,e的成語,帶e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