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dong的成語 (518個)

    121

    冬烘先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hōng xiān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昏庸淺陋的知識分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五代·王定寶《唐摭言》卷八:“主司頭腦太冬烘,錯認顏標作魯公。”
    122

    東海揚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hǎi yáng ch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大海變陸地。比喻世事變化很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葛洪《神仙傳 麻姑》:“麻姑自說云:‘接侍以來,已見東海三為桑田。向到蓬萊,水又淺于往者會時略半也,豈將復還為陵陸乎?’方平笑曰:‘圣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。’”
    123

    董狐直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ǒng hú zhí b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董狐:春秋時晉國的史官。直筆:根據事實,如實記載。指敢于秉筆直書,尊重史實,不阿權貴的正直史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載:趙穿殺晉靈公,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,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,便在史策上記載說“趙盾弒其君”。為趙盾所殺。后孔子稱贊說: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,書法不隱。”
    124

    凍解冰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òng jiě bīng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如同冰凍融化一般。比喻困難或障礙消除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莊子·庚桑楚》:“是乃所謂冰釋凍釋者能乎?”
    125

    大江東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jiāng dōng q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長江的水往東奔流而去。后借用為詞牌名。多表示陳跡消逝,歷史向前發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軾《赤壁懷古》:“大江東去,浪淘盡,千古風流人物。”
    126

    洞見底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òng jiàn dǐ y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洞:深入,透徹;底蘊:事物的內容。透徹地觀察到事物的內容和內情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劉克莊《待制徐侍郎神道碑》:“拘摧檢核,洞見底蘊,不勝欽嘆。”
    127

    洞見肺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òng jiàn fèi f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洞見:透徹地看見;肺腑:內心。清清楚楚地看見內心世界。形容誠懇坦白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陳亮《酌古論·李愬》:“愬復能待以厚禮,示以赤誠,言笑無間,洞見肺腑。”
    128

    洞鑒廢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òng jiàn fèi x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洞鑒:明察。深入透徹地了解歷代興盛衰敗情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魏書·李順傳》:“卿往復積歲,洞鑒廢興。若朕此年行師,不克以不?”
    129

    洞鑒古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òng jiàn gǔ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洞鑒:明察。深入透徹地了解歷史與現實世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·王及善等傳論》:“茍非洞鑒古今,深識王霸,何由立其高論哉。”
    130

    東箭南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jiàn nán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東方的竹箭,南方的銅,古時都認為是上品。比喻可寶貴的人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羅隱《秋夜寄進士顧榮》詩:“空羨良朋盡高價,可憐東箭與南金。”
    131

    東家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jiā qi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丘:孔丘。孔子的西鄰不知孔子的學問,稱孔子為“東家丘”。指對人缺乏認識,缺乏了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邴原傳》:“原從行,卒。”裴松之注引《邴原別傳》:“君乃舍之,躡屣千里,所謂以鄭為東家丘者也。”
    132

    洞見其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òng jiàn qí j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洞:洞察,洞悉;奸:奸偽。看清楚別人的陰謀詭計。形容觀察能力強,看問題敏銳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元史·許衡傳》:“李林甫妒賢嫉能,明皇洞見其奸而不能退。”
    133

    擔饑受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ān jī shòu d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擔:經受。經受饑餓與寒冷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3卷:“況乃錦衣玉食,歸之自己,擔饑受凍,受之二親,漫然視若路人,甚而等之仇敵,敗壞彝倫,滅絕天理。”
    134

    東家效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jiā xiào p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東施效顰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參見“東施效顰”。
    135

    東家西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jiā xī sh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左鄰右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李白《江夏行》:“東家西舍同時發,北去南來不逾月。未知行李游何方,作個音書能斷絕。”
    136

    動靜有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òng jìng yǒu c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常:常規,法則。行動和靜止都有一定常規。指行動合乎規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·系辭上》:“動靜有常,剛柔斷矣。”
    137

    動靜有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òng jìng yǒu f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動:行動;靜:靜處;法:法則。行動和靜止都有一定規則。指行動合乎規范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金史·后妃傳贊》:“清閑貞靜,守節整齊,行已有恥,動靜有法,是謂婦德。”
    138

    洞見癥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òng jiàn zhèng j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洞見:清楚地看到;癥結:肚子里結塊的病,比喻問題的關鍵。比喻事情的糾葛或問題的關鍵所在。形容觀察銳利,看到了問題的關鍵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 如是我聞四》:“(香畹首肯曰)斯言洞見癥結矣。”
    139

    東誑西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kuāng xī p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誑:欺騙,迷惑。形容到處說謊欺騙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38回:“應二哥,銀子便與他,只不叫他打著我的旗兒,在外邊東誑西騙。”
    140

    東誆西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kuāng xī p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到處說謊詐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孤本元明雜劇 東籬賞菊》第二折:“若論我,半個字也不識,若說道抵換官物,盜使印信,東誆西騙,天下絕魁。”
    * dong成語,dong的成語,帶do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