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dong的成語 (518個)

    401

    生動活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dòng huó pō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內容和形式的豐富、活躍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打退資產階級右派的進攻》:“應當提倡講話,應當是生動活潑的。”
    402

    聲東擊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dōng jī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迷惑敵人的一種戰術;虛張聲勢說攻擊東邊;實際進攻西邊。聲:聲張;擊:打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杜佑《通典 兵六》說:“聲言擊東,其實擊西。”
    403

    聲動梁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dòng liáng ch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歌聲嘹亮動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劉向《別錄》:“漢興,魯人虞公善雅樂,發聲盡動梁上塵。”
    404

    十冬臘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dōng là y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陰歷十月、十一、十二月天氣寒冷的季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無名氏《劉公案》第59回:“十冬臘月喝涼水,臨死埋在灶火坑。”
    405

    神動色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dòng sè f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神:精神;色:臉色。臉上的表情極其生動煥發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王錂《春蕪記·宸游》:“妯本巫山神女,適見楚國襄王,資妾往事,遂爾神動色飛。”
    406

    聳動聽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ǒng dòng tīng w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聳:通“悚”,驚動。夸大或捏造事實,使人聽了感到驚異或震動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周密《齊東野語·洪君疇》:“‘職臣在憲府,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風旨,亦不敢奉承陛下風旨。’固已聳動聽聞矣。”
    407

    說東談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ō dōng tán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說東道西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六回:“然后蹭到角門前。只見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人,坐在大板凳上,說東談西呢。”
    408

    說東忘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ō dōng wàng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說了這樣忘了那樣。形容記憶力差
    成語出處:
    柳青《狠透鐵》:“再加上社員們負責的思想狀況,勞神勞得他顛三倒四,說東忘西。”
    409

    神飛色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fēi sè d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神:精神;色:臉色。臉上的表情極其生動煥發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09回:“素臣細說在外之事,說到危險處,三人魄戰心驚;說到爽快處,三人神飛色動。”
    410

    塞狗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i gǒu d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把銀錢花在無用的地方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35回:“我有三萬銀子,我大八成的道臺都可捐得了。我為什么拿錢塞狗洞!”
    411

    傷筋動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ng jīn dòng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本指身受重傷。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損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關漢卿《蝴蝶夢》第二折:“打的來傷筋動骨,更疼似懸頭刺股。”
    412

    神色不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sè bù d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神色:神情面容。遇到意外或緊張的情勢,能鎮靜對待,表情不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靈》卷十:“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,神色不動,如今何得恁么地?”
    413

    聲色不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sè bù d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聲:說話的聲音;色:臉色;動:變動。不說話,不流露感情。形容神態非常鎮靜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五卷:“眾人道是一番天樣大、火樣急的事,怎知襄敏公看得等閑,聲色不動,化做一杯雪水。”
    414

    順時而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n shí ér d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順應時勢而行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十一年》:“度德而處,量力而行之,相時而動,無累后人。”
    415

    三十年河東,三十年河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,sān shí nián hé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三十年前風水在河的東面,而三十年后卻在河的西面。比喻世事變化,盛衰無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六回:“大先生,‘三十年河東,三十年河西’!就像三十年前,你二位府上何等優勢,我是親眼看見的。”
    416

    什伍東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wǔ dōng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什伍:縱橫錯雜。原指南斗六星,牽牛六星,箕四星等分布得雜亂無章。后多形容事物錯雜紛亂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三星行》詩:“名聲相乘除,得少失有余。三星各在天,什伍東西陳。”
    417

    上下浮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g xià fú d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成語出處:
    418

    山搖地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n yáo dì d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山和地都在動搖。形容聲勢或力量的巨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 五行志五》:“大明六年七月甲申,地震,有聲自河北來,魯郡山搖地動。”
    419

    宋玉東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òng yù dōng q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指貌美多情的女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楚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賦》謂宋玉東鄰有一女,姣好為楚國之冠,登墻窺視宋玉三年而宋玉不與之交往。
    420

    食指大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zhǐ dà d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,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宣公四年》:“楚人獻黿于鄭靈公,公子宋與子家將見,子公之食指動。”
    * dong成語,dong的成語,帶do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