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ding的成語 (277個)

    181

    潛圖問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án tú wèn d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問鼎:詢問鼎的大小輕重,比喻篡奪。比喻企圖暗中篡奪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齊·武帝《誅張敬兒詔》:“假托妖巫,用相震惑,妄設征祥,潛圖問鼎。”
    182

    人定勝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dìng shèng t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人力能夠戰勝自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劉過《龍川集 襄陽歌》:“人定兮勝天,半壁久無胡日月。”
    183

    人丁興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dīng xīng w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子孫后代人很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歐陽山《苦斗》:“周家原本是人丁興旺的,這會兒死的死,逃的逃,嫁的嫁,出門的出門,坐牢的坐牢。”
    184

    軟釘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uǎn dīng z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委婉的回絕或批評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30回:“總辦碰了他這么一個軟釘子,氣的又不敢惱出來,只得和他軟商量。”
    185

    人聲鼎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shēng dǐng f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鼎沸:鼎水沸騰;原比喻形勢不安定;現比喻聲音嘈雜。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;就象煮開了鍋一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劉小官雌雄兄弟》:“一日午后,劉方在店中收拾,只聽得人聲鼎沸。”
    186

    染指于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ǎn zhǐ yú d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鼎:古代用青銅制成的炊具,多為圓形,三足兩耳。把手指伸到鼎里蘸點湯。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 宣公四年》:“及食大夫黿,召子公而弗與也。子公怒,染指于鼎,嘗之而出。”
    187

    神安氣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ān qì d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神:精神。指內心十分安定
    成語出處:
    金·王丹桂《洞仙歌·示門人》:“下虔心,苦志挫銳摧強;忘寵辱,自得神安氣定。”
    188

    折鼎覆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 dǐng fù z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折足覆餗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史·張弘策傳》:“拓怯而無斷,喧弱而不才,折鼎覆餗,忮踵可待。”
    189

    三分鼎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fēn dǐng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同“三分鼎足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魏書 匈奴劉聰等傳序》:“論土不出江漢,語地僅接褒斜,而謂握皇符,乘帝籍,三分鼎立,比蹤王者。”
    190

    三分鼎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fēn dǐng z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鼎:古代炊具,三足兩耳。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臣愿披腹心,輸肝膽,效愚計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誠能聽臣之計,莫若兩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勢莫敢先動。”
    191

    笙歌鼎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gē dǐng f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樂聲歌聲熱鬧非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吳自牧《夢粱錄·清明節》:“此日又有龍舟可觀,都人不論貧富,傾城而出,笙歌鼎沸,鼓吹喧天。”
    192

    瘦骨伶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òu gǔ líng d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人或動物瘦得皮包骨的樣子。亦作“瘦骨零丁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高云覽《小城春秋》第二六章:“這牢房比較大點、亮點,里面關著一個瘦骨伶仃的老頭兒。”
    193

    瘦骨零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òu gǔ líng d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人瘦弱孤單的樣子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中國民間故事選·老爺和奴才》:“牧人看見奶牛瘦骨零丁的樣子,很生氣。”
    194

    四海鼎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hǎi dǐng f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四海:古人以為中國四境有海環繞,用以指全國各地;鼎沸:比喻局勢不安定,如同鼎水沸騰。形容天下大亂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·蜀志·譙周傳》:“既非秦末鼎沸之時,實有六國并據之勢。”《晉書·祖逖傳》:“若四海鼎沸,豪杰并起,吾與足下,當相避于中原耳。”
    195

    審時定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ěn shí dìng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審:詳查,細究。分析時勢,判定其發展趨勢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呂溫《諸葛武侯廟記》:“乃知務開濟之業者未能審時定勢而大順人心,而克觀厥成,吾不信也。”
    196

    三牲五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hēng wǔ d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時形容祭品豐盛。后來也形容食物美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高明《琵琶記 蔡公逼伯喈赴試》:“三牲五鼎供朝夕,須勝似啜菽并飲水。”
    197

    神閑氣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xián qì d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神氣悠閑安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智囊補·捷智·張佳胤》:“當命懸呼吸間,而神閑氣定,款語揖讓,從眉指目語外,另構空中碩畫。”
    198

    商彝夏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ng yí xià d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夏商的青銅禮器。泛稱極其珍貴的古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沈起鳳《諧鐸·呂仙寶筏》:“君文氣息逼似《兩京》,次者亦韓潮蘇海,若以此獵取功名,譬猶執商彝夏鼎鬻諸五都之肆,非弗寶貴,而無如識者希也。”
    199

    三足鼎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zú dǐng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鼎:古代烹煮的炊器;圓形;三足;兩耳。像三條腿的鼎那樣立著。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竇融傳》:“欲三分鼎,連衡合從,也宜以時定。”
    200

    鐵板釘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ě bǎn dìng d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猶言硬碰硬。比喻說話辦事堅決、干脆。②比喻已成定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范乃成《小技術員戰勝神仙手》:“[老漢]右手的煙袋朝著支書手中的計劃點了幾點,鐵板釘釘似的崩出來三個字:‘我反對!’”
    * ding成語,ding的成語,帶di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