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di的成語 (1070個)

    841

    無地自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ú dì zì r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容:容納;容身。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容身。形容非常羞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敦煌變文集 降魔變文》:“外道無地自容,四眾一時唱快處。”
    842

    萬夫莫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àn fū mò d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萬個人也抵擋不住,形容作戰非常勇猛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璿《飛龍全傳》第43回:“況其子高懷德勇冠三軍,萬夫莫敵。”
    843

    威風掃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ēi fēng sǎo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完全喪失了威嚴和信譽
    成語出處:
    趙樹理《三里灣》:“要是完全聽他的,以前的威風掃地,以后就再不得為王。”
    844

    無根無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ú gēn wú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蒂:花或瓜果與枝莖相連的部分。比喻沒有依靠,沒有牽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敘傳上》:“徒樂枕經籍書,紆體衡門,上無所蒂,下無所根。”
    845

    五經掃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ǔ jīng sǎo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五經:借指文人。把文人的臉都丟盡了。舊時也指圣人之道泯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·祝欽明傳》:“帝與群臣宴,欽明自言能《八風舞》,帝許之。欽明體肥丑,據地搖頭睆目,左右顧眄,帝大笑。吏部侍郎盧藏用嘆曰:‘是舉《五經》掃地矣。’”
    846

    紈绔子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án kù zǐ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指官僚、地主等有錢有勢人家成天吃喝玩樂、不務正業的子弟。紈:細絹;紈绔:細絹做的褲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史 魯宗道傳》:“館閣育天下英才,豈紈绔子弟得以恩澤處耶?”
    847

    紈袴子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án kǔ zǐ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紈袴:細絹做成的褲子,泛指華麗衣著。舊稱浮華的富貴人家子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敘傳上》:“出與王、許子弟為群,在于綺襦紈袴之間,非其好也。”
    848

    無了根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ú le gēn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無所憑依;沒有本源。語本《漢書·敘傳上》:“徒樂枕經籍書,紆體衡門,上無所蒂,下無所根。獨攄意呼宇宙之外,銳思于豪芒之內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《漢書·敘傳上》:“徒樂枕經籍書,紆體衡門,上無所蒂,下無所根。獨攄意呼宇宙之外,銳思于豪芒之內。”
    849

    無立錐之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ú lì zhuī zhī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沒有立錐子的地方。比喻連極小的地方也沒有。后常形容貧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莊子 盜跖》:“堯舜有天下,子孫無置錐之地。”《呂氏春秋 為欲》:“無立錐之地,至貧也。”
    850

    無立足之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ú lì zú zhī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沒有插錐尖的一點地方。形容極其貧困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33回:“賈政聽說,忙叩頭說道:‘母親如此說,兒子無立足之地了。’”
    851

    亡立錐之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áng lì zhuī zhī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亡:無;立錐:插錐子。沒有插錐尖的一點地方。形容極其貧困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食貨志》:“富者田連阡陌,貧者亡立錐之地。”
    852

    紈綺子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án qǐ zǐ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官僚、地主等有錢有勢人家成天吃喝玩樂、不務正業的子弟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戴名世《汪河發墓志銘》:“然人無賢愚,皆向往河發,紈綺子弟或請納交附河發為重。”
    853

    無容身之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ú róng shēn zhī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指沒有棲身立腳的地方。②指羞愧而無處可以藏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28回:“四海飄零,無容身之地。”
    854

    萬人之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àn rén zhī d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敵:對抗。指武藝高強可敵強敵。也指善于統帥軍隊以抵御強敵。亦作“萬人敵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蜀志·關羽等傳評》 :“關羽、張飛,皆稱萬人之敵,為世虎臣。”
    855

    無人之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ú rén zhī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無人之境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鄧艾傳》:“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里,鑿山為道,造作橋閣。”
    856

    誤人子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ù rén zǐ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誤導別人的孩子,亦用來譏諷不稱職的老師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19回:“先生犯了這樣小錯,就要打手心,那終日曠功誤人子弟的,豈不都要打殺么?”
    857

    悮人子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ù rén zǐ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悮:耽誤。指因無才或不負責任而耽誤人家后輩學生
    成語出處:
    續范亭《寄山西土皇帝閻錫山一封五千言書》:“你知道悮人子弟,男盜女娼,強迫人做漢奸,這是何等的罪惡!”
    858

    烏天黑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ū tiān hēi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昏天黑地。比喻社會黑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31卷:“這等烏天黑地,去那里敲門打戶,驚覺他,他又要遁了去。”
    859

    五體投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ǔ tǐ tóu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五體:頭和四肢;投地:著地。兩手、兩膝和頭一起著地。原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種致敬儀式。后比喻心悅誠服或敬佩到了極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梁書 中天竺國傳》:“今以此國君臣民庶,山川珍重,一切珍重,一切歸屬,五體投地,歸誠大王。”
    860

    無天于上,無地于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ú tiān yú shàng,wú dì yú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軍將臨戰奮不顧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尉繚子 武議》:“將者死官也。故不得已而用之。無天於上,無地於下,無主於后,無敵於前。”
    * di成語,di的成語,帶di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