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da的成語 (1077個)

    101

    大筆如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bǐ rú ch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椽:放在檁子上架著屋頂的木條。象椽子那樣大的筆。形容著名的文章。也指有名的作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王珣傳》:“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,既覺,語人曰:‘此當有大手筆事。’”
    102

    大辯若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biàn ruò n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訥:語言遲鈍,不善于講話。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。表示善辯的人發言持重,不露鋒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老子》第四十五章:“大真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辯若訥。”
    103

    大筆一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bǐ yī h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揮:揮寫。形容善于寫作者運筆神速或任意簽字、涂改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43回:“老賊看了,連說:‘妥當結實,就勞賢契大筆一揮。”
    104

    大白于天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bái yú tiān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大白:徹底明白,完全清楚;天下:全國。使全國的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
    成語出處:
   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119回:“吾輩救國護法之初衷,將無以大白于天下,而僉壬假借,得以自便私圖。”
    105

    大慈大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cí dà b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慈:仁愛;悲:憐憫。佛家用語。愛一切眾生的大慈;拯救一切受苦受難的人為大悲。指愛人而與眾生同樂;憐憫人生而拔眾生苦。后多用來指人心腸慈善;肯于施舍救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法華經 譬喻品》:“大慈大悲,常無懈倦,恒求善事,利益一切。”
    106

    大吹大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chuí dà d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鼓樂齊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西游記》第六四回:“文武多官,滿城百姓,伏龍寺僧人,大吹大打,送四眾出城。”
    107

    大吃大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chī dà h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狼吞虎咽地吃。指沒有節制,沒有計劃地吃喝。指進行大規模、高檔次的吃喝活動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石玉昆《小五義》第七回:“蔣爺苦勸,自己端起酒杯,大吃大喝,連說帶笑。”
    108

    大吹大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chuī dà l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吹:吹嗽叭;擂:打鼓。原指用勁地吹喇叭和敲鑼打鼓;表示慶賀。現比喻大肆宣揚;過分地夸張或吹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王實甫《麗春堂》第四折:“賜你黃金千兩,香酒百瓶,就在麗春堂大吹大擂,做一個喜慶的筵席。”
    109

    大吵大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chǎo dà n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激烈地爭吵。指爭論各方并無嚴重分歧而進行毫無秩序的爭吵騷動
    成語出處:
   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五回:“正吃得香甜時,忽聽得門口大吵大鬧起來,倉樵臉上忽紅忽白。”
    110

    打出吊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ǎ chū diào r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惡狠狠地走出走進的樣子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20卷:“周三那廝,打出吊入,公然干顙。”
    111

    大徹大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chè dà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徹:明白;貫通;悟:領會;領悟。最徹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覺悟。佛教或道教指識破本來面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鄭德輝《立成湯伊尹耕萃》:“蓋凡升天之時,先參貧道,授與仙訣,大徹大悟以后,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觀元始。”
    112

    大澈大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chè dà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徹:明白;悟:領會。形容徹底醒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鄭德輝《伊尹耕莘》楔子:“蓋凡升天之時,先參貧道,授與仙訣,大徹大悟后,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觀元始。
    113

    大吹法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chuī fǎ l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空口說大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妙法蓮華經 序品》:“今佛世主,欲說大法,雨大法雨,吹大法螺,擊大法鼓。”
    114

    大出風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chū fēng t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成為輿論注意的中心,出頭露面,顯示個人的表現
    成語出處:
    林語堂《談中西文化》:“記得民國二十四年,中國戲劇詩文在外國大出風頭。”
    115

    打草驚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ǎ cǎo jīng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打草時驚動伏在草中的蛇。原比喻懲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擊懲處;使乙感到驚慌。后多比喻行動不慎不嚴密而驚動對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鄭文寶《南唐近事》:“魯乃判曰:‘汝雖打草,吾已蛇驚。’為好事者口實焉。”
    116

    大處落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chù luò m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畫畫或寫文章在重要部分多花筆墨;著意下功夫。也比喻做事從大處著眼;抓住關鍵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:“你老哥也算得會用的了,真正闊的筆!看你不出,倒是個大處落墨的!”
    117

    大才槃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cái pán p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槃槃:形容大的樣子。指有大才干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賞譽下》劉孝標注引《續晉陽秋》:“大才槃槃謝家安。”
    118

    打成平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ǎ chéng píng sh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賽中打成平局,不分勝負
    成語出處:
    119

    度長絜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ù cháng shèng d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比量長短大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,比權量力,則不可同年而語矣。”
    120

    打草蛇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ǎ cǎo shé j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打草驚蛇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景德傳燈錄·省念禪師》:“問:‘四眾圍觀,師說何法?’師曰:‘打草蛇驚’”
    * da成語,da的成語,帶da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