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ci的成語 (449個)

    141

    此中三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ǐ zhōng sān m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三昧:佛教用語,梵文音譯詞,意思是“正定”,即屏絕雜念,使心神平靜,是佛門修養之法。比喻這里面的奧妙之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李肇《國史補·中》:“長沙僧懷素好草書,自言得草圣三昧。”
    142

    大慈大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cí dà b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慈:仁愛;悲:憐憫。佛家用語。愛一切眾生的大慈;拯救一切受苦受難的人為大悲。指愛人而與眾生同樂;憐憫人生而拔眾生苦。后多用來指人心腸慈善;肯于施舍救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法華經 譬喻品》:“大慈大悲,常無懈倦,恒求善事,利益一切。”
    143

    調詞架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ào cí jià s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調唆他人訴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孫梨《白洋淀紀事·鐘》:“尼姑在社會上并沒有特殊地位,可是因為她是林德貴的知己,她竟能調詞架訟,成了村里政治舞臺上的要人。”
    144

    到此為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o cǐ wéi z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以這里為界限
    成語出處:
    陳忠實《白鹿原》第16章:“兆海痛苦地嘆口氣:‘完了。到此為止。’”
    145

    大醇小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chún xiǎo c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醇:純正;疵:毛病。大體純正,而略有缺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讀荀子》:“孟氏,醇乎醇者也;荀與楊,大醇而小疵。”
    146

    多此一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ō cǐ yī j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舉:行動、舉動。做出不必要的;多余的舉動。表示這一行動毫無必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侯方域《南省策》:“而況于避影匿形,惟恐多此舉,以身累者乎?”
    147

    大發慈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fā cí b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起善心,做好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梁武帝累修歸極樂》:“伏望母親大人,大發慈悲,優容苦志。”
    148

    大放厥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fàng jué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厥:其;他的。原指極力鋪陳辭藻。現含貶義;指人夸夸其談大發議論;而且言不中肯。有時也指胡說八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趙翼《毆北詩話 蘇東坡詩》:“至東坡益大放厥詞,別開生面,成一代之大觀。”
    149

    大放厥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fàng jué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亦作“大放厥詞”。①謂寫出大量優美的辭章。②大發議論(今多含貶義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玉佩瓊琚,大放厥辭。”
    150

    斷蛟刺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àn jiāo cì 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,為民除害。事見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自新》。后以“斷蛟刺虎”謂武藝高強,行為俠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自新》載: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,為民除害。
    151

    大肆厥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sì jué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大肆:毫無顧忌。厥:其,他的。鋪張辭藻,大展文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劉基《〈宋景濂學士文集〉序》:“先生不分至高,極天下之書無不盡讀,以其所蘊,大肆厥辭。其氣韻沉雄如淮陰出師,百戰百勝,志不少懾。”
    152

    斷無此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àn wú cǐ l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斷:絕對,一定。絕對沒有這樣的道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1回:“一個少年婦女,獨自在外,又無同伴,靠賣詩文過日子,恐怕世上斷無此理。”
    153

    等因奉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ěng yīn fèng c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時公文用語。“等因”用以結束表示理由說明原因的“上文”;“奉此”用以引起表示重心所在的“下文”。現多比喻例行公事;官樣文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鄒韜奮《抗戰以來·對保障人民權利的再呼吁》:“否則豈不仍是‘等因奉此’的一紙公文在老爺們的桌上轉來轉去?”
    154

    但愿如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n yuàn rú c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但:僅,只。就愿意這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陶潛《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》:“但愿長如此,躬耕非所嘆。”
    155

    二次三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èr cì sān f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蕃:遍數。不止一次,反復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40回:“他二次三番的邀我去逛逛。”
    156

    恩逾慈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ēn yú cí m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逾:超過。比慈愛的母親給予的恩情還要重。形容恩情深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》:“陛下恩逾慈母。”
    157

    惡言詈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è yán lì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中傷辱罵的言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王觀國《學林·冰》:“愈獨判二年,日與宦者為敵,相伺候罪過,惡言詈辭,狼藉公牒。”
    158

    奉辭罰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èng cí fá z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奉:敬受;罰:處罰,懲罰。遵奉嚴正之辭討伐有罪者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尚書·大禹謨》:“肆予以爾眾士,奉辭伐罪。”蔡沈集傳:“奉帝之辭,罰苗之罪。”
    159

    奉辭伐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èng cí fá z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奉嚴正之辭而討有罪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書·大禹謨》;“肆予以爾眾士,奉辭伐罪。”伐,一本作“罰”。
    160

    非此即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i cǐ jí b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非:不是;此:這個;即:便是;彼:那個。不是這一個,就是那一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張平《抉擇》:“非此即彼,別無選擇。”
    * ci成語,ci的成語,帶ci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