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ci的成語 (449個)

    421

    枝詞蔓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cí màn y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繁冗蕪雜的言辭。亦作“枝辭蔓語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黃六鴻《福惠全書 刑名 詞訟》:“或代書雖據事以書,不限定字格,枝詞蔓語,反滋纏繞。”
    422

    枝辭蔓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cí màn y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繁冗蕪雜的言辭。同“枝詞蔓語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中國近代思想史參考資料簡編 〈民報〉駁〈新民叢報〉最近之非革命論》:“吾駁論者之文,列舉其主要之點,而一一辨之,未嘗有枝辭蔓語。”
    423

    重此抑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cǐ yì b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重:重視;抑:壓制,貶低。重視這個,壓制那個。指待人或處事不公平
    成語出處:
    424

    在此一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i cǐ yī j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在:在于,決定于;舉:舉動,行動。指事情的成敗就決定于這一次的行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國家安危,在此一舉。”
    425

    只此一家,別無分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ǐ cǐ yī jiā,bié wú fēn d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是一些店鋪招攬生意的用語,向顧客表明他沒分店,只能在他這一家店里買到某種商品。泛指某種事物只有他那兒有,別處都沒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》:“為群眾所接受,所實踐,而不是閉門造車,自作聰明,只此一家,別無分店的那種貴族式的所謂‘政治家’。”
    426

    綴辭之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ì cí zhī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綴辭:寫書作文。指著書立說的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潘岳《馬開督瑋》:“慷慨非死而死者,綴辭之士,未之或遺也。”
    427

    張大其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g dà qí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張大:夸大。說話寫文章將內容夸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送楊少尹序》:“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,為傳繼二疏蹤跡否?”
    428

    澡垢索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ǎo gòu suǒ c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吹毛求疵。謂刻意尋人過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·崔元綜傳》:“每受制鞫獄,必澡垢索疵,不入死不止,人畏鄙之。”
    429

    子罕辭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ǐ hǎn cí b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拒絕接受別人的珍貴物品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襄公15年》:“宋人得玉,獻諸司城子罕,子罕弗收。獻玉者曰:……子罕曰:‘我以不貪為寶,爾以玉為寶,若以與我,皆喪寶也,不若人有其寶。’”
    430

    慞惶失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g huáng shī c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慞惶:彷徨疑懼的樣子;次:次第,常態。形容驚恐失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103卷:“守真受教而往,方至其家,坐于客館,而歧哥已覺,慞惶失次。”
    431

    澤及髊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é jí cī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澤:恩澤;髊:肉未爛盡的骸骨。恩澤及于死者。形容恩德深厚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衛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孟冬紀·異用》:“文王賢矣,澤及髊骨,又況于人乎!”
    432

    拙口鈍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ō kǒu dùn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拙:拙笨;鈍:遲鈍,笨拙。粗嘴巴,笨言辭。指不善于言辭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倅范叔》楔子:“須賈平日拙口鈍辭,猶恐應對有誤,家中有一辮士,名日范雎,得與此人同行,凡事計議,萬無一失。”
    433

    眾口一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kǒu yī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很多人都說同樣的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令狐楚《謝賜冬衣狀》:“自臣而下,萬口一聲。”
    434

    眾口一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kǒu yī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許多人都說同樣的話,看法或意見一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歐陽修《濮議》卷四:“眾口一辭,紛然不止。”
    435

    諸如此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ū rú cǐ b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諸如此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·文帝紀》:“又州郡估稅,所在市調,多有煩刻。山澤之利,猶或禁斷,役召之品,遂及稚弱。諸如此比,傷治害民。”
    436

    諸如此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ū rú cǐ l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許多像這種類型的。指與上述同類的。諸:一些;許多;如: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葛洪《抱樸子》:“諸如此類,不可具舉。”
    437

    諸如此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ū rú cǐ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許多像這樣的事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梁書 武帝紀中》:“凡后宮樂府,西解暴室,諸如此例,一皆放遣。”
    438

    諸若此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ū ruò cǐ l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諸如此類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王夫之《夕堂永日緒論外編》二六:“諸若此類,注所未及,詎可以非注所有,而謂為異說乎?”
    439

    在所不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i suǒ bù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辭:推辭。表示全部接受;決不推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鄒韜奮《經歷》:“只須能盡我的微薄的力量,推進或促成這個主張的實現,任何個人的艱險,是在所不辭的。”
    440

    支吾其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wú qí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辭躲躲閃閃;搪塞應付(支吾:言詞不清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8回:“這句話不便向時筱仁說明,只得支吾其詞道。”
    * ci成語,ci的成語,帶ci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