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ci的成語 (449個)

    341

    信口雌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ìn kǒu cí hu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古時寫字用黃紙;寫錯了就用雌黃涂了重寫。比喻不顧事實;隨口亂說。雌黃:雞冠石;黃赤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北朝 劉孝標《廣絕交論》:“雌黃出其唇吻,朱紫由其月旦。”李善注引晉 孫盛《晉陽秋》:“王衍,字夷甫,能言,于意有不安者,輒更易之,時號口中雌黃。”
    342

    懸梁刺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uán liáng cì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刻苦學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秦策一》:“(蘇秦)讀書欲睡,引錐自刺其股,血流至足。東漢 班固《漢書》:“孫敬字文寶,好學,晨夕不休。及至眠睡疲寢,以繩系頭,懸屋梁。”
    343

    心如芒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 rú máng c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芒:植物的刺。心里像芒刺扎一樣難受。形容心里極其痛苦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28回:“荀息心如芒刺,草草畢葬,即使‘二五’勤兵助攻,自己奉卓子于朝堂,以俟好音。”
    344

    相鼠之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ng shǔ zhī c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相:視;相鼠:《詩經》的篇名。看看老鼠尚且還有皮。指人須知廉恥,要講禮義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程允升《幼學故事瓊林·鳥獸》:“人惟有禮,庶可免相鼠之刺;若徒能言,夫何異禽獸之心。”
    345

    懸頭刺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uán tóu cì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懸梁刺股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敦煌變文集·齖■(齒可)書》:“晡時申,懸頭刺股士蘇秦。”
    346

    懸頭刺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uán tóu cì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懸:吊掛。把頭掛在屋梁上面,用錐刺自己的大腿骨。形容刻苦學習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胡文煥《群音類選·》:“詞翰積如丘,要精通,須苦求,懸頭刺骨非虛謬。”
    347

    心頭刺,眼中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 tóu cì,yǎn zhōng d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疔:疔瘡。比喻心目中最痛恨、最討厭的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蕭德祥《殺狗勸夫》第三折:“你所事無成,見兄弟,心頭刺,眼中疔。”
    348

    形于辭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yú cí s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色:神色。內心的活動表露在言談和神色上面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庾亮傳》:“欲以滅胡平蜀為己任,言論慷慨,形于辭色。”
    349

    孝子慈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o zǐ cí s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對祖先孝順的子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孟軻《孟子 離婁上》:“名之曰‘幽’、‘厲’,雖孝子慈孫,百世不能改也。”
    350

    義不辭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bù cí n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辭:推辭。道義上不容許躲開危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武帝紀》:“仁不異遠,義不辭難。”
    351

    誼不敢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bù gǎn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義不容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顧炎武《答陳亮工書》:“曾蒙令祖先生知己之愛,誼不敢辭,已具一稿,藏之篋中。”
    352

    義不容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bù róng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義:道義;容:允許。辭:推辭。道義上不允許推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七:“承姑丈高誼,小婿義不容辭。”
    353

    誼不容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bù róng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義不容辭。道義上不允許推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楊榮《送陳司業詩序》:“予與光世處三十年矣,誼不容辭,故為序如此。”
    354

    挹彼注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bǐ zhù c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挹彼注茲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歷史人物·甲申三百年祭》:“假使政治是修明的,那么挹彼注此,損有余以補不足,盡可以用人力來和天災抗衡。”
    355

    義不主財,慈不主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bù zhǔ cái,cí bù zhǔ b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主:掌管。遵從道義就不能掌管錢財,心懷仁慈就不能掌管軍隊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陳元靚《事林廣記·警世格言》:“義不主財,慈不主兵。”
    356

    越次超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è cì chāo lú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次:次序。倫:次序。超越原來的等級次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白居易《為宰相》:“臣有何功德?有何才能?越次超倫,忽承此命。”
    357

    逾次超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 cì chāo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越過次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林紓《贈伍昭扆太守序》:“久之,榮于時階進于顯密之途,則非循銓資,托引援,未有榆次超秩,用才地以自進者也。”
    358

    游辭浮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óu cí fú shuō
    成語解釋:
    游:虛浮不實。虛浮不實的議論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范汪傳》:“王何蔑棄典文,不遵禮度,游辭浮說,波蕩后生,飾華言以翳實,騁繁文以惑世。”
    359

    以辭害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cí hài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因拘泥于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 “說《詩》者不以文害辭,不以辭害志。”
    360

    以詞害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cí hài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以辭害意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卷七:“太白‘斗酒詩百篇’,‘東坡嬉笑怒罵,皆成文章’,不過一時興到語,不可以詞害意。”
    * ci成語,ci的成語,帶ci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