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chu的成語 (860個)

    821

    斬草除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ǎn cǎo chú g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斬:砍斷;斬草:割草;除:去掉。割草要把草根徹底除掉。比喻除去禍根;不留后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六年》:“為國家者,見惡,如農夫之務去草焉……絕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
    822

    織楚成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chǔ chéng m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房屋簡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梁·沈約《郊居賦》:“織宿楚以成門,籍外扉而為戶。”
    823

    政出多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chū duō m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政令出自許多部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六年》:“魯之有季孟,猶晉之有欒范也,政令于是乎成。今其謀曰:‘晉政多門,不可從也。’”
    824

    知出乎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chū hū z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知:智慧,知識。爭:斗爭,競爭。智慧從斗爭中得來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人間世》:“且若亦知夫德之蕩而知之所為出乎哉?德蕩乎名,知出乎爭。”
    825

    自出機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chū jī z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機杼:本指織布機上的筘,織布時每條經線都要從筘齒間穿過,比喻心思、心意。比喻寫文章能創造出新的風格和體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齊 魏收《魏書 祖瑩傳》:“文章須自出機杼,成一家風骨。”
    826

    自出機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chū jī zh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作文章能創造出一種新的風格和體裁。同“自出機杼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胡應麟《詩藪 近體下》:“右丞輞川諸作,卻是自出機軸。”
    827

    早出暮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ǎo chū mù g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早出晚歸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:“早出暮歸,提竹筒銅絲籠,于敗堵叢草處探石發穴,靡計不施,迄無濟。”
    828

    錐處囊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ī chǔ náng zh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囊:口袋。錐子放在口袋里,錐尖就會露出來。比喻有才能的人不會長久被埋沒,終能顯露頭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“夫賢士之處世也,譬若錐之處囊中,其末立見。”
    829

    錐出囊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ī chū náng zh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囊:口袋。錐子放在口袋里,錐尖就會露出來。比喻有才能的人終能顯露頭角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徐禎卿《談藝錄》:“氣本尚壯,亦忌銳逸。思王《野田黃雀行》:‘譬如錐出囊中,大索露矣。’”
    830

    眾楚群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chǔ qún xi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眾多的楚國人共同來喧擾。后指眾多外來的干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一齊人傅之,眾楚人咻之,雖日撻而求其齊也,不可得矣。”
    831

    早出晚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ǎo chū wǎn g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早晨出動,晚上歸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戰國策·齊策六》:“女朝出而晚來,則吾倚門而望。”
    832

    自出新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chū xīn c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出于自己心中的設計或籌劃。多指詩文、技藝等的構思有獨創性。同“自出心裁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葉圣陶《四三集 一桶水》:“他們有的看人家的樣,有的自出新裁,給一切東西找個新的適當的位置。”
    833

    自出心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chū xīn c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心裁:心中的設計、籌劃。出于自己的創造。指不抄襲、模仿別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八十四回:“那些童生都讀過前人這篇,不能自出心裁,每多抄襲。”
    834

    朝出夕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o chū xī g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朝:早晨。早晨頒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。形容政令無常,局勢混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書·權景宣傳》:“而景宣以任遇隆重,遂驕傲恣縱,多自矜伐,兼納賄貨,指麾節度,朝出夕改。”
    835

    自出新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chū xīn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出自自己心意。指與眾不同的個人見解、旨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宋濂《答章秀才論詩書》:“孟東野陰祖沈、謝,而流于蹇澀。盧仝則又自出新意,而涉于怪詭。”
    836

    自出胸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chū xiōng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臆:胸。出自自己心意。指與眾不同的個人見解、旨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汪琬《吳道賢詩小序》:“郭恕先、米元章之流,往往于繩墨之外,自出胸臆。”
    837

    自出一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chū yī ji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在某一方面的學問或技術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做法,能自成體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魏書 祖瑩傳》:“文章須自出機杼,成一家風骨,何能共人同生活也。”
    838

    誅鋤異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ū chú yì j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清除反對自己或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。誅:殺害;鋤:鏟除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梁書 止足 陶季直傳》:“齊武帝崩,明帝作相,誅鋤異己,季直不能阿意,明帝頗忌之,乃出為輔國長史,北海太守。”
    839

    卓爾出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ó ěr chū qú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卓爾:特出的樣子。指才德超出常人,與眾不同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陳書·陸瑜傳》:“晚生后學,匪無墻面,卓爾出群,斯人而已。”
    840

    轉喉觸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ǎn hóu chù h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一說話或一寫文章就觸犯忌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送窮文》:“各有主張,私立名字,捩手覆羹,轉喉觸諱。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、語言無味者,皆子之志也。”
    * chu成語,chu的成語,帶chu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