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eng的成語 (975個)
-
881
一物不成,兩物見在
- 成語拼音:
- yī wù bù chéng,liǎng wù xiàn zài
- 成語解釋:
- 見:通“現”。指一件買賣不成功,但雙方錢物仍在,沒有損失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2回:“和你往日無冤,近日無仇。一物不成,兩物見在,沒來由殺你做甚么!”
-
882
一無所成
- 成語拼音:
- yī wú suǒ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一點沒有成就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黃遵楷《跋》:“讀先兄病篤之書,謂平生懷抱,一無所成,惟近古體詩能自立耳。”
-
883
游心騁目
- 成語拼音:
- yóu xīn chěng mù
- 成語解釋:
- 隨意觀賞景物,盡情舒展胸懷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吳潛《哨遍·括蘭亭記》詞:“于宇宙之中,游心騁目,此娛信可樂只。”
-
884
煙霞成癖
- 成語拼音:
- yān xiá chéng pǐ
- 成語解釋:
- 成語出處:
-
885
余霞成綺
- 成語拼音:
- yú xiá chéng qǐ
- 成語解釋:
- 晚霞象美麗的錦緞一樣。形容晚霞色彩絢麗。南朝齊·謝眺《晚登三山還望京邑》詩:“余霞散成綺,澄江靜如練。”亦作“余霞散綺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齊·謝眺《晚登三山還望京邑》詩:“余霞散成綺,澄江靜如練。”
-
886
有隙可乘
- 成語拼音:
- yǒu xì kě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有空子可利用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李絳《論河北三鎮及淮西事宜狀》:“若物故之際,有間可乘,當臨事圖之,于今用兵,則恐未可。”
-
887
一笑傾城
- 成語拼音:
- yī xiào qīng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《漢書·外戚傳上·孝武李夫人》:“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立,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。”后因以“一笑傾城”形容女子的絕色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·外戚傳上·孝武李夫人》:“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立,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。”
-
888
憂心如酲
- 成語拼音:
- yōu xīn rú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酲:酒醉未醒的狀態。心中一憂慮,神智就像喝醉了酒一樣。形容心情十分愁苦壓抑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小雅·節南山》:“不吊昊天,亂靡有定。式月斯生,俾民不寧。憂心如酲,誰秉國成?”
-
889
疑行無成
- 成語拼音:
- yí xíng wú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疑:懷疑,猶豫。行動猶豫疑慮,就不能成功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商君書·更法》:“臣聞之,疑行無成,疑事無功。”
-
890
疑行無成,疑事無功
- 成語拼音:
- yí xíng wú chéng,yí shì wú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疑:疑慮。行動有疑慮就不會成功,做事有疑慮就沒有效果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衛·商鞅《商君書·更法》:“臣聞之:疑行無成,疑事無功。”
-
891
養癰成患
- 成語拼音:
- yǎng yōng chéng huàn
- 成語解釋:
- 留著毒瘡不去醫治,就會成為后患。比喻縱容包庇壞人壞事,結果會遭受禍害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57回:“真是養癰成患,將來他的羽翼越多,越難動手哩。”
-
892
囿于成見
- 成語拼音:
- yòu yú chéng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局限于原有的看法。
- 成語出處:
-
893
以鎰稱銖
- 成語拼音:
- yǐ yì chēng zhū
- 成語解釋:
- 用鎰同銖相比,表示力量處于絕對優勢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孫子·形》:“故勝兵若以鎰稱銖,敗兵若以銖稱鎰。”王皙注:“言銖、鎰者,以明輕重之至也。”
-
894
迎意承旨
- 成語拼音:
- yíng yì chéng zhǐ
- 成語解釋:
- 旨:意圖。善于迎合,順承受別人的心意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五代史·唐莊宗神閔敬皇后劉氏傳》:“劉氏多智,善迎意承旨,其他嬪御莫得進見。”
-
895
羽翼既成
- 成語拼音:
- yǔ yì jì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力量已經具備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24回:“備乃人杰也,今若不擊,待其羽翼既成,急難圖矣。”
-
896
羽翼已成
- 成語拼音:
- yǔ yì yǐ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鳥的羽毛和翅膀已長全。比喻力量已經具備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留侯世家》:“我欲易之,彼四人輔之,羽翼已成,難動矣。”
-
897
一字長城
- 成語拼音:
- yī zì cháng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排列成一長條的陣勢。也指一言奏效,可比長城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湯顯祖《牡丹亭 折寇》:“仗恩臺一字長城,借寒儒八面威風。”
-
898
言之成理
- 成語拼音:
- yán zhī chéng lǐ
- 成語解釋:
- 之:代詞;指所說的事。講話講得合乎道理。也作“言之有理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荀況《荀子 非十二子》:“然而其持之有故,其言之成理,足以欺惑愚眾。”
-
899
一柱承天
- 成語拼音:
- yī zhù chéng tiā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一柱擎天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袁桷《李士弘枯木風竹圖》詩:“西山古淵人莫測,一柱承天萬牛力。”
-
900
以銖稱鎰
- 成語拼音:
- yǐ zhū chēng yì
- 成語解釋:
- 用銖同鎰相比,表示力量極不相稱,處于絕對劣勢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孫子·形》:“故勝兵若以鎰稱銖,敗兵若以銖稱鎰。”王皙注:“言銖、鎰者,以明輕重之至也。”張預注:“二十兩為鎰,二十四銖為兩。此言有制之兵對無制之兵,輕重不侔也。”
* cheng成語,cheng的成語,帶cheng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