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的成語 (3714個)
-
1541
捍格不入
- 成語拼音:
- hàn gé bù rù
- 成語解釋:
- 捍:絕;格:堅硬;捍格:相互抵觸,格格不入。過于堅硬而難于深入。形容彼此意見完全不合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禮記·學記》:“發然后禁,則捍格而不勝。”鄭玄注:“捍:堅不可入之貌。”
-
1542
捍格不通
- 成語拼音:
- hàn gé bù tōng
- 成語解釋:
- 捍格:互相抵觸,格格不入。固執成見,不能變通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一回:“其余十八行省,那一處不是執迷不化,捍格不通呢?”
-
1543
惶惶不安
- 成語拼音:
- huáng huáng bù ān
- 成語解釋:
- 惶惶:恐懼不安。指心中驚慌害怕;心神不安定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回:“董卓屯兵城外,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,橫行街市,百姓惶惶不安。”
-
1544
畫虎不成
- 成語拼音:
- huà hǔ bù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畫老虎畫不好(畫得像只狗)。比喻好高騖遠;一無所成;反貽笑柄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東觀漢記》:“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;效杜季良而不成,陷為天下輕薄子,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。”
-
1545
畫虎不成反類狗
- 成語拼音:
-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gǒu
- 成語解釋:
- 畫老虎不成;卻象狗。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;弄得不倫不類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馬援轉》:“效季良不得,陷為天下輕薄子,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。”
-
1546
畫虎不成反類犬
- 成語拼音:
-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模仿不到家,反而不倫不類。同“畫虎不成反類狗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劉知幾《史通 六家》:“如君懋《隋書》,雖欲祖述商周,憲章虞夏,觀其所述乃似《孔子家語》、臨川《世說》,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。”
-
1547
好漢不吃眼前虧
- 成語拼音:
- hǎo hàn bù chī yǎn qián kuī
- 成語解釋:
- 俗語。指聰明人能識時務,暫時躲開不利的處境,免得吃虧受辱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17回:“好漢不吃眼前虧,且讓他一步,再作道理。”
-
1548
后悔不及
- 成語拼音:
- hòu huǐ bù jí
- 成語解釋:
- 后悔已經來不及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 哀公六年》:“既成謀矣,何及其未作也,先諸?作而后悔,亦無及也。”
-
1549
惶惶不可終日
- 成語拼音:
-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
- 成語解釋:
- 惶惶:恐懼不安的樣子;終:完。驚慌恐懼得一天都過不下去。形容驚恐到極點。
- 成語出處:
- 郭沫若《我怎樣寫和》:“敵人還有西進的模樣,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終日的情形。”
-
1550
皇皇不可終日
- 成語拼音:
-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
- 成語解釋:
- 驚慌地連一天都過不下去。形容驚恐不安到了極點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:“如果我們認識了以上這些矛盾,就知道中國是處在怎樣一種皇皇不可終日的局面之下。”
-
1551
忽忽不樂
- 成語拼音:
- hū hū bù lè
- 成語解釋:
- 忽忽:心中空虛恍惚的情態。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興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 梁孝王世家》:“三十五年冬,復朝。上疏欲留,上弗許。歸國,意勿勿不樂。”
-
1552
含糊不清
- 成語拼音:
- hán hú bù qīng
- 成語解釋:
- 躲躲閃閃,缺乏明確的表態。模棱兩可,曖昧
- 成語出處:
- 鄧小平《目前的形勢和任務》:“各級黨組織直到每個支部的態度都要十分堅定,不能有任何游移不定、含糊不清的表現。”
-
1553
河海不擇細流
- 成語拼音:
- hé hǎi bù zé xì liú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不論大小,一律收容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太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擇細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
-
1554
好景不長
- 成語拼音:
- hǎo jǐng bù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景:景況;光景;長:長久。好的境遇不長。
- 成語出處:
- 浩然《艷陽天》第六章:“可惜好景不長。”
-
1555
好景不常
- 成語拼音:
- hǎo jǐng bù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美好的光景不能永遠存在。多用于對世事變遷的感嘆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晁補之《梁州令疊韻》:“好景難常在,過眼韶華如箭。”
-
1556
會家不忙
- 成語拼音:
- huì jiā bù máng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會者不忙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三回:“強逼我們鑿天,人言道:‘會家不忙’,我們別樣事倒做過,鑿天的斧頭卻不曾用慣。”
-
1557
惶恐不安
- 成語拼音:
- huáng kǒng bù ān
- 成語解釋:
- 惶恐:驚慌、害怕。驚慌、害怕得不得安寧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王莽傳下》:“人民正營。”唐 顏師古注:“正營,惶恐不安之意也。”
-
1558
畫龍不成反為狗
- 成語拼音:
- huà lóng bù chéng fǎn wéi gǒu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模仿不到家,反而不倫不類。同“畫虎不成反類狗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 儒林傳上 孔僖》:“[僖與崔駰]同游太學,習《春秋》。因讀吳王夫差時事,僖廢書嘆曰:‘若是,所謂畫龍不成反為狗者。’”
-
1559
豪厘不伐,將用斧柯
- 成語拼音:
- háo lí bù fá,jiāng yòng fǔ kē
- 成語解釋:
- 豪,通“毫”。比喻禍害初萌生時若不加重視,釀成大患后再要消除,就很困難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 蘇秦列傳》:“《周書》曰:‘綿綿不絕,蔓蔓奈何?豪厘不伐,將用斧柯,前慮不定,將有大患,將奈之何?’”
-
1560
毫厘不爽
- 成語拼音:
- háo lí bù shuǎng
- 成語解釋:
- 毫:細毛;發:頭發;爽:差錯。形容一點不差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邑人》:“呼鄰問之,則市肉方歸。言其片數斤數,毫發不爽。”
* bu成語,bu的成語,帶bu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