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bu的成語 (3714個)

    601

    不識高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í gāo d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識:知道,認識。指說話或做事不知深淺、輕重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41回:“你這小畜生,不識高低!看棍!”
    602

    不少概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ǎo gài j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概:大略。所能見的只是一個梗概。指難以真正見到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伯夷列傳》:“余以所聞由光義至高,其文辭不少概見,何哉?”
    603

    不識好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í hǎo d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歹:壞。不知道什么是好;什么是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26回:“你這潑猴,不識好歹!”
    604

    不爽毫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uǎng háo f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沒有一點差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明史 王瓊傳》:“繼者按稽之,不爽毫發。”
    605

    不失毫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ī háo l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失:差。毫厘:很小的重量或長度的單位。不差一毫一厘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荀況《荀子 儒效》:“圣人也者,本仁義,當是非,齊言行,不失豪(毫)厘。”
    606

    不識局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í jú m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不識時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水滸傳》第四九回:“原來毛仲義五更時,先把大蟲解上州里去了,卻帶了若干做工公的來捉解珍解寶。不想他這兩個不識局面,正中了他的計策,分說不得。”
    607

    不失舊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ī jiù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物:舊的典章制度或原有的東西。指恢復原有的事業或山河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哀公元年》:“祀夏配天,不失舊物。”
    608

    白色恐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ái sè kǒng b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白:慘白。指反動派殘酷鎮壓人民的恐怖氣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·關于新文字》:“然而他們卻深知道新文字對于勞苦大眾有利,所以在彌漫著白色恐怖的地方,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殘的。”
    609

    不甚了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èn liǎo li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甚:很;了了:明白。對事情不很明白;不大清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齊書 永安王浚傳》:“文宣末年多酒,浚謂親近曰:‘二兄舊來不甚了了,自登祚已后,識解頓進。’”
    610

    不爽累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uǎng lèi s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絲毫不差。絫、黍,微小的重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王韜《淞隱漫錄 姚云纖》:“女鑿壁偷聽,得其指授,無人時轉喉學唱,音韻抑揚,不爽累黍。”
    611

    不識廬山真面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廬山:山名,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。比喻認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質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軾《題西林壁》詩:“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”
    612

    不食馬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í mǎ g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相傳馬肝有毒,食之能致人于死。比喻不應研討的事不去研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轅固傳》:“上曰:‘食肉毋食馬肝,未為不知味也;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,不為愚。’”
    613

    不勝枚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èng méi j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勝:盡;枚:個。無法一個一個全部列舉出來。形容同一類的人或事物很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錢大昕《十駕齋養新錄》:“而宋人撰述不見于志者,又復不勝枚舉。”
    614

    不傷脾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āng pí w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傷:傷害。比喻無關緊要
    成語出處:
    茅盾《子夜》:“罵幾句不傷脾胃。”
    615

    不識起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í qǐ d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識:知道,認識。指不知好歹,不識時務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52回:“你那三個和尚已被我洗凈了,不久便要宰殺,你還不識起倒?去了罷!”
    616

    不勝其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èng qí f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勝:承擔不了;煩:煩雜。煩瑣得使人受不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陸游《老學庵筆記》第三卷:“秦太師當國,有諂者嘗執政矣,出為建康留守,每發一書,則書百幅,擇十之一用之,于是不勝其煩,人情厭患。”
    617

    不勝其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èng qí k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勝:禁得起。不能忍受那種苦楚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白行簡《李娃傳》:“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園東,去其衣服,以馬鞭鞭之數百,生不勝其苦而斃。”
    618

    不私其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ī qí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私;私有。不把利益據為己有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齊·管仲《管子·形勢解》:“不伐其功,不私其利。”
    619

    不勝其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èng qí r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勝:能擔當。沒有能力擔當那項重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鄒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王怒,以為不勝其任矣。”
    620

    不勝桮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èng qí sh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桮杓bēisháo:桮,古同“杯”,酒具,借指飲酒。謂酒量有限,不能再飲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張良入謝曰:‘沛公不勝桮杓,不能辭。’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張良入謝曰:‘沛公不勝桮杓,不能辭。’”
    * bu成語,bu的成語,帶bu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