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的成語 (3714個)
-
581
不聲不氣
- 成語拼音:
- bù shēng bù qì
- 成語解釋:
- 指不說話;不出聲。
- 成語出處:
- 周立波《山鄉巨變》上一:“你們只想自己的愛人像舊式婦女一樣,百依百順,不聲不氣,來服侍你們。”
-
582
半身不遂
- 成語拼音:
- bàn shēn bù suí
- 成語解釋:
- 遂:順;如意;指能活動。半邊身體不能活動自如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張仲景《金匱要略方論 中風歷節》:“夫風之為病,當半身不遂,或臂不遂者,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俠然。”
-
583
半身不攝
- 成語拼音:
- bàn shēn bù shè
- 成語解釋:
- 攝:引持。指半邊身體不能隨意轉動或半邊肢體癱瘓
- 成語出處:
- 《魏書·孟鸞傳》:“素被病,面常黯黑,于九殿下暴疾,半身不攝,扶載歸家,其夜亡。”
-
584
不勝杯杓
- 成語拼音:
- bù shèng bēi sháo
- 成語解釋:
- 不勝:經不起;杓:舀東西的器具;杯杓:泛指酒器。比喻喝酒太多,醉了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“張良入謝曰:‘沛公不勝杯杓,不能辭。’”
-
585
半生不熟
- 成語拼音:
- bàn shēng bù shú
- 成語解釋:
- 半:不完全。指沒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。比喻不熟悉,不熟練
- 成語出處:
- 茅盾《過封鎖線》:“五個中間的老徐能說幾句半生不熟的廣府話。”
-
586
不僧不俗
- 成語拼音:
- bù sēng bù sú
- 成語解釋:
- 僧:指和尚。指不三不四,不倫不類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倘一時沒眼色,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,豈不誤了終身?”
-
587
不三不四
- 成語拼音:
- bù sān bù sì
- 成語解釋:
- 不像這也不像那。即不像樣子;不倫不類。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五卷:“可見元宵之夜,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的,不一而足。”
-
588
不死不生
- 成語拼音:
- bù sǐ bù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指超脫生死的界限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大宗師》:“無古今,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。”
-
589
不生不死
- 成語拼音:
- bù shēng bù sǐ
- 成語解釋:
- 指超脫生死的界限。現指半死不活
- 成語出處:
- 《入楞伽經》第八卷:“如來藏世間,不生不死,不來不去,常恒清涼不變。”
-
590
半三不四
- 成語拼音:
- bàn sān bù sì
- 成語解釋:
- 指心神不定,無精打采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西湖二集 李鳳娘酷妒遭天譴》:“勾引得官家一心在你身上,就在我身邊,也是半三不四。”
-
591
不聲不響
- 成語拼音:
- bù shēng bù xiǎng
- 成語解釋:
- 不說話,不出聲
- 成語出處:
- 茅盾《子夜》十一:“偶或有獨自低著頭不聲不響的,那一定是失敗者。”
-
592
不上不下
- 成語拼音:
- bù shàng bù xià
- 成語解釋:
- 上不去,下不來。形容進退兩難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宋 莊周《莊子 達生》:“上而不下,則使人善怒;下而不上,則使人善忘;不上不下,中身當心,則為病。”
-
593
白首不渝
- 成語拼音:
- bái shǒu bù yú
- 成語解釋:
- 渝:改變。白頭到老也不變。形容人一生忠誠、堅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梁書 何點傳》:“新除侍中何點,棲遲衡泌,白首不渝。
-
594
百世不易
- 成語拼音:
- bǎi shì bù yì
- 成語解釋:
- 千秋萬代永不改變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 鄒陽傳》:“積德累行,不知其善,有時而用;棄義背理,不知其惡,有時而亡。臣愿大王孰計而身行之,此百世不易之道也。”
-
595
不勝杯酌
- 成語拼音:
- bù shèng bēi zhuó
- 成語解釋:
- 不勝:經不起。比喻喝酒太多,為酒所困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朱彧《萍洲可談》第三卷:“東坡倅杭,不勝杯酌。”
-
596
不識不知
- 成語拼音:
- bù shí bù zhī
- 成語解釋:
- 沒有多少知識。舊喻民風淳樸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堯乃微服游于康衢,聞兒童謠曰:‘立我蒸民,莫匪爾極,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。’”
-
597
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
- 成語拼音:
- bǐ shàng bù zú,bǐ xià yǒu yú
- 成語解釋:
- 趕不上前面的,卻超過了后面的。這是滿足現狀,不努力進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話。有時也用來勸人要知足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張華《鷦鷯賦》:“鷦螟巢于蚊睫,大鵬彌乎天隅,將以上方不足,而下比有余。普天壤以遐觀,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。”
-
598
不識東家
- 成語拼音:
- bù shí dōng jiā
- 成語解釋:
- 指不識近鄰是圣賢。
- 成語出處:
- “不識東家丘”的略語。相傳孔子西家有愚夫,不識孔子為圣人,稱之為“東家丘”。
-
599
不識大體
- 成語拼音:
- bú shí dà tǐ
- 成語解釋:
- 識:懂得;大體:重要的道理;關系全局的道理。指不能認清大局;不懂得做事、處理問題從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書 南郡王義宣傳》:“嘗獻世祖酒,先自酌飲,封送所馀,其不識大體如此。”
-
600
不失圭撮
- 成語拼音:
- bù shí guī cuō
- 成語解釋:
- 圭撮:容量詞,六栗為一圭,十圭為一撮。形容數量準確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律歷志上》:“量多少者不失圭撮。”
* bu成語,bu的成語,帶bu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