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的成語 (3714個)
-
281
不好不壞
- 成語拼音:
- bù hǎo bù huài
- 成語解釋:
- 成語出處:
-
282
不慌不忙
- 成語拼音:
- bù huāng bù máng
- 成語解釋:
- 不慌張;不忙亂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5卷:“只見翠翹不慌不忙地答道。”
-
283
變化不窮
- 成語拼音:
- biàn huà bù qióng
- 成語解釋:
- 指變化多種多樣,沒有窮盡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趙起杲《青本刻例言》:“編中所述鬼狐最伙,層見迭出,變化不窮。”
-
284
不葷不素
- 成語拼音:
- bù hūn bù sù
- 成語解釋:
- 葷:指魚肉類食品。形容不上不下,不成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26回:“教他奴才好藉口,你放在家里,不葷不素,當做甚么人兒看成?”
-
285
飽漢不知餓漢饑
- 成語拼音:
- bǎo hàn bù zhī è hàn jī
- 成語解釋:
- 飽:吃足;饑:饑餓。比喻處境好的人,不能理解別人的苦衷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45回:“誤了差使,釘子是我碰!你飽人不知餓人饑。”
-
286
步后塵
- 成語拼音:
- bù hòu chén
- 成語解釋:
- 后塵:走路時揚起的塵土。指跟在別人后面追隨模仿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屠隆《曇花記·討賊立功》:“副帥好當前隊,老夫愿步后塵。”
-
287
不寒而栗
- 成語拼音:
- bù hán ér lì
- 成語解釋:
- 寒:寒冷;栗:發抖。不是因為寒冷而發抖。形容恐懼到了極點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酷吏列傳》:“是日皆報殺四百馀人,其后郡中不寒而栗。”
-
288
不歡而散
- 成語拼音:
- bù huān ér sàn
- 成語解釋:
- 歡:高興;愉快;散:分開;分手。很不愉快地分手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眾客咸不歡而散。”
-
289
不懷好意
- 成語拼音:
- bù huái hào yì
- 成語解釋:
- 懷:包藏。沒安好心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二十七回:“武松聽了這話,自家肚里尋思道:‘這婦人不懷好意了。你看我且先耍他。’”
-
290
不遑枚舉
- 成語拼音:
- bù huáng méi jǔ
- 成語解釋:
- 猶不勝枚舉。
- 成語出處:
- 梁啟超《噶蘇士傳》第四節:“凡一切開民智增公益之事,無不盡力,設民會以通聲氣,立高等學校以養人材……凡茲文明之事業,不遑枚舉。”
-
291
不遑寧處
- 成語拼音:
- bù huáng níng chǔ
- 成語解釋:
- 遑:閑暇。沒有閑暇的時候。《晉書·桓溫傳》:“故荷戈驅馳,不遑寧處,前后表陳,于今歷年矣。”唐·張鷟zhuó《游仙窟》:“頻繁上命,徒想報恩,馳驟下寮,不遑寧處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桓溫傳》:“故荷戈驅馳,不遑寧處,前后表陳,于今歷年矣。”
-
292
不遑寧息
- 成語拼音:
- bù huáng níng xī
- 成語解釋:
- 沒有閑暇的時間過安寧的日子。指忙于應付繁重或緊急的事務。同“不遑寧處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 吳書 韋曜傳》:“故勉精歷操,晨興夜寐不遑寧息,經之以歲月,累之以日力。”
-
293
不合實際
- 成語拼音:
- bù hé shí jì
- 成語解釋:
- 指想法、計劃等不現實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關于農業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》:“凡是主觀主義的,不合實際的,都是錯誤的。”
-
294
不合時宜
- 成語拼音:
- bù hé shí yí
- 成語解釋:
- 時宜:當時的需要或時尚。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哀帝紀》:“朕過聽賀良等言,冀為海內獲福,卒亡嘉應。皆違經背古,不合時宜。”
-
295
不遑暇食
- 成語拼音:
- bù huáng xiá shí
- 成語解釋:
- 沒有時間吃飯。形容工作緊張、辛勤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書 無逸》:“自朝至于日中昃,不遑暇食,用咸和萬民。”孔穎達疏:“遑亦暇也。重言之者,古人自有復語。猶云‘艱難’也。”一說,沒有閑暇時間從容地吃飯。
-
296
不護細行
- 成語拼音:
- bù hù xì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指不注意小節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書 旅獒》:“不矜細行,終累大德。” 三國 魏 曹丕《與吳質書》:“觀古今文人,類不護細行,鮮能以名節自主。”
-
297
不好意思
- 成語拼音:
- bù hǎo yì sī
- 成語解釋:
- ①表示礙于情面而只能怎樣或不便怎樣。②害羞;難為情。
- 成語出處:
- ?
-
298
不諱之變
- 成語拼音:
- bù huì zhī biàn
- 成語解釋:
- 不諱:死的委婉說法;變:變故。指人的死亡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申屠剛傳》:“不諱之變,誠難其慮。”
-
299
不諱之朝
- 成語拼音:
- bù huì zhī cháo
- 成語解釋:
- 可直言不諱的朝代。指政治清明之世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揚雄《解嘲》:“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,處不諱之朝,與群賢歷金門上玉堂有日矣!”
-
300
不諱之路
- 成語拼音:
- bù huì zhī lù
- 成語解釋:
- 指忠言直諫之路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 安帝紀》:“間令公卿郡國舉賢良方正,遠求博選,開不諱之路,冀得至謀,以鑒不逮。”
* bu成語,bu的成語,帶bu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