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bu的成語 (3714個)

    261

    不甘示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ān shì r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甘:甘心;情愿;示:表示;顯示;弱:差;不足。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別人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末編 我的第一個師父》:“鄉下人大抵有些頑固,以為和尚是只應該念經拜懺的,臺下有人罵了起來。師父不甘示弱,也給他們一個回罵。”
    262

    補過拾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ǔ guò shí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拾遺:糾正帝王的過失。填補、糾正帝王的過失。也指匡正、改掉自己的過失、缺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 汲黯傳》:“出入禁闥,補過拾遺,臣之愿也。
    263

    不關痛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uān tòng y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關:不相干。比喻切身相關的事情。與自身的利害沒有關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八回:“這里雖還有兩三個老婆子,都是不關痛癢的。”
    264

    步罡踏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āng tà d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道士禮拜星宿、召遣神靈的一種動作。其步行轉折,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演義》第一○三回:“[孔明]日則計議軍機,夜則步罡踏斗。”
    265

    不敢問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ǎn wèn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問津:詢問渡口,問路。指高貴的、深奧的事物不敢過問或嘗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微子》:“長沮桀溺藕而耕,孔子過之,使子路問津焉。”
    266

    不敢越雷池一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ǎn yuè léi chí yī b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越:跨過;雷池:湖名,在安徽省望江縣南。原指不要越過雷池。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圍和界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庾亮《報溫嶠書》:“吾憂西陲過于歷陽,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。”
    267

    不顧一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ù yī q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顧:顧惜,眷顧。什么都不顧
    成語出處:
    葉圣陶《孤獨》:“既然見到一點兒光,便不得不不顧一切地逃開。”
    268

    不茍言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ǒu yán xi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茍:茍且;隨便。不隨便說笑。指態度莊重、嚴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曲禮上》:“不登高,不臨深,不茍訾,不茍笑。”
    269

    不攻自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ōng zì b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拔:攻破。不用攻擊就自動破滅。形容情節、論點虛謬,經不起反駁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梁書·武帝紀》:“糧食既足,士眾稍多,圍守兩城,不攻自拔,天下之事,臥取之耳。”
    270

    不敢造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ǎn zào c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造次:倉促、魯莽輕率。指不敢匆忙地或魯莽草率從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第19卷:“恁么即某甲不敢造次。”
    271

    八竿子打不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ā gān zi dǎ bù zh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遠得不沾邊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母國政《飄飛的大雪》:“現在有些人,千方百計地尋找在國外八竿子打不著的親友,想方設法要出去。”
    272

    不根之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ēn zhī l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根:根據;論:言論。沒有根據的言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 嚴助傳》:“朔、皋不根持論,上頗俳優畜之。
    273

    不攻自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ōng zì p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用攻擊;自己就破滅了。多指不正確的理論或謠言未經批駁;就露出破綻;站不住腳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顧德章《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》:“是有都立廟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
    274

    不軌之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uǐ zhī t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守法紀或圖謀作亂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劉頌傳》:“雖有所犯,輕重甚殊,于士君子之心受責不同而名不異者,故不軌之徒得引名自方,以惑眾聽,因名可亂,假力取直,故清議益傷也。”
    275

    不根之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ēn zhī t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根:根據;談:言論。指沒有根據的言論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沈濤《交翠軒筆記》第四卷:“揚州有喜姓,俗言先本姓史,嫌與死同音,乃改為喜。此不根之談也。”
    276

    不敢自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ǎn zì zh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自專:擅自專斷。不敢自作主張,獨自行事。有自謙的意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褅夾議》:“凡在擬議,不敢自專。
    277

    變化不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àn huà bù c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測:測量,估計。變化無常,無法預料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殿中少監馬君墓志》:“當是時,見王于北亭,猶高山深林巨谷,龍虎變化不測。”
    278

    變幻不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àn huà bù c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變化無常,無法預測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二刻折案驚奇》卷三九:“因是終日會睡,變幻不測如龍,所以人叫他懶龍。”
    279

    白黑不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ái hēi bù f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清濁混亂,是非不明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劉向傳》:“今賢不肖渾淆,白黑不分,邪正雜糅,忠讒并進。”
    280

    不哼不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hēng bù h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言語,該說而不說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浩然《艷陽天》第68章:“馬之悅仔細地看著,不哼不哈,心里懸著的那塊石頭,穩穩地落了下來。”
    * bu成語,bu的成語,帶bu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