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bu的成語 (3714個)

    2501

    俗不堪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ú bù kān n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俗:庸俗;堪:可;耐:忍受。庸俗得使人受不了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水平線下·到宜興去》:“但這種俗不堪耐的廣告對于我也覺得有幾份依依欲動的神氣了。”
    2502

    時不可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ù kě s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時:時機,機會;失:錯過。抓住時機,不可錯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戰國策·秦策四》:“臣聞敵不可易,時不可失。”
    2503

    勢不可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bù kě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:做,干。大勢已去,無能為力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:“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,儔諸將而語之。”
    2504

    俗不可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ú bù kě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俗氣已深,不可救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軾《于潛僧綠筠軒》詩:“人瘦尚可肥,士俗不可醫。”
    2505

    勢不兩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bù liǎng cú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勢不兩立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韓非子·孤憤》:“故資必不勝而勢不兩存,法術之士焉得不危?”
    2506

    三步兩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bù liǎng ji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快速行走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周立波《民兵》:“她靸著鞋子,三步兩腳趕到側鋪的跟前。”
    2507

    勢不兩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bù liǎng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兩立:并存。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。比喻矛盾不可調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楚策一》:“楚強則秦弱,楚弱則秦強,此其勢不兩立。”
    2508

    誓不兩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bù liǎng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發誓不跟敵人并存。形容雙方仇恨極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4回:“瑜曰:'吾與老賊誓不兩立!'孔明曰:'事須三思,免致后悔。'”
    2509

    勢不兩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bù liǎng q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勢:情勢,狀況。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。比喻矛盾不可調和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荀攸傳》:“今弟遘惡,此勢不兩全。”
    2510

    食不累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ù lèi w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食不二味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石季龍載記》:“士階三尺,茅茨不翦,食不累味,刑措不用。”
    2511

    死不瞑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ǐ bù míng m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死了也不閉眼。指人將要死之時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情。多用來形容志向或心愿未能實現;死不甘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孫堅傳》:“卓逆天無道,蕩覆王室,今不夷汝三族,懸示四海,則吾死不瞑目。”
    2512

    疏不謀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ū bù móu q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疏:疏遠;謀:圖謀,營求。關系疏遠者不會去離間關系親近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劉向《說苑·臣術》:“臣聞之,賤不謀貴,外不謀內,疏不謀親。”
    2513

    食不念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ù niàn b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飽:吃足。飲食不要求飽,指飲食要有節制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明德馬皇后紀》:“今雖已老,而復‘戒之在得’,故日夜惕厲,思自降損。居不求安,食不念飽。”
    2514

    三不拗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bù niù li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少數人拗不過多數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惟敏《僧尼共犯》第二折:“自古道三不拗六,他每都是城狐社鼠,俺也革不了他的積弊。”
    2515

    四不拗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bù niù li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少數人拗不過多數人的意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楊慎《魯之郊禘辨》:“古語云‘三占從二’,今諺云‘四不拗六’,言貴從眾也。”
    2516

    食不求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ù qiú b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飽:吃足。飲食不要求飽,指飲食要有節制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蓋寬饒傳》:“寬饒居不求安,食不求飽,進有憂國之心,退有死節之義。”
    2517

    食不求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ù qiú g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飲食不求甘美。形容生活節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明德馬皇后紀》:“吾為天下母,而身服大練,食不求甘,左右但著帛布。”
    2518

    勢不容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bù róng h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勢:情勢;容:容許;緩:延緩,耽擱。比喻情勢緊迫,一刻也不允許拖延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66回:“殿下可知東宮圖謀,勢不容緩,恐臣等不能終事殿下奈何?”
    2519

    生不如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bù rú s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活著還不如死去。指人的處境十分惡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石玉昆《小五義》第十回:“奈因陽世三間,沒有我腳踏之地,是生不如死!”
    2520

    死不死,活不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ǐ bù sǐ,huó bù h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陷于困境,不知怎么辦才好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劉庭信《折枉令·憶別》曲:“正是好不好惡不惡的姻緣,正撞著死不死活不活的時節。”
    * bu成語,bu的成語,帶bu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