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bi的成語 (1015個)

    221

    蔽日干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rì gān yú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擋住太陽,直沖云霄。形容十分高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張文成《游仙窟》:“于時金臺銀闕,蔽日干云。”
    222

    傍人籬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ng rén lí b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依賴別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嚴羽《滄浪詩話 附答吳景仙書》:“仆之《詩辨》,是自家實證實悟者,是自家閉門鑿破此片田地,即非傍人籬壁,拾人涕唾得來者。”
    223

    逼人太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ī rén tài sh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逼:逼迫;甚:超過。指對人逼迫不留余地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王韜《淞濱瑣話 記雙烈》:“潛行反間之謀,洵逼人太甚!”
    224

    避讓賢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ràng xián l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避讓:辭職的謙詞;賢路:賢才仕進路。辭官退隱,讓有才能的出來做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萬石張叔列傳》:“愿歸丞相侯印,乞骸骨歸,避賢者路。”
    225

    避人眼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rén yǎn m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避人耳目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九回:“每日一入學中,四處各坐,卻八目勾留,或設言托意,或詠桑寓柳,遙以心照,卻外面自為避人眼目。”
    226

    蔽日遮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rì zhē t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遮住了天空和太陽。形容遮蓋的范圍非常寬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魏 酈道元《水經注 江水》:“自三峽七百里中,兩崖連山,略無闕處,重巖疊嶂,隱天蔽日,自非停午夜分,不見曦月。”
    227

    不喪匕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àng bǐ ch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匕鬯:宗廟祭祀物品。形容軍紀嚴明,百姓安居,不廢宗廟祭祀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·震》:“震驚百里,不喪匕鬯。”
    228

    比歲不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 suì bù d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:屢屢;頻頻。農業連年歉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 成帝紀》:“關東比歲不登,吏民以義收食貧民、人谷物助縣官賑贍者,已賜直。”
    229

    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 shàng bù zú,bǐ xià yǒu y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趕不上前面的,卻超過了后面的。這是滿足現狀,不努力進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話。有時也用來勸人要知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張華《鷦鷯賦》:“鷦螟巢于蚊睫,大鵬彌乎天隅,將以上方不足,而下比有余。普天壤以遐觀,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。”
    230

    壁上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shàng gu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壁:營壘。比喻坐觀勝負而不幫助任何一方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及楚擊秦,諸將皆從壁上觀。”
    231

    比手劃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 shǒu huà ji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:比擬。形容說話時用手勢示意或加強語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楊朔《金字塔夜月》:“老看守卻像沒聽見,緊自比手劃腳說。”
    232

    比手畫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 shǒu huà ji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說話的同時用手腳來比畫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李英儒《野火春風斗古城》第九章:“他像個大總管,率領所有人員從前庭到后院,比手畫腳地指點了半個鐘頭。”
    233

    避世金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shì jīn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避世:逃避世務;金馬:借指宮殿。指身為高官而逃避世務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滑稽列傳》:“陸沉于俗,避世金馬門。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,何必深山之中、嵩廬之下!”
    234

    避世金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shì jīn m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以之比喻身為朝官而逃避世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見“避世金馬”。
    235

    避世絕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shì jué s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避世:隱居不出仕;絕俗:與世間隔絕。脫離現實生活,不和人們往來。形容隱居山林,不與世人交往。一般指消極處世的態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刻意》:“此江海之士,避世之人,閑暇者之所好也。”《晉書 華軼傳》:“棲情玄遠,確然絕俗。”
    236

    避實擊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shí jī x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虛:空虛。避開敵人的主力所在,攻擊其防御薄弱之處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孫武《孫子 虛實》:“水之行,避高而趨下;兵之形,避實而擊虛。”
    237

    避實就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í shí jiù x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實:實力;就:接近;趨向;虛:空虛;虛弱。原指避開敵人的主力;攻擊敵人的薄弱環節。現也指辦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著手。或談論問題回避要害。原作“避實擊虛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要略》:“擊危乘勢以為資,清靜以為常,避實就虛,若驅群羊,此所以言兵也。”
    238

    逼上梁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ī shàng liáng sh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梁山:又稱梁山泊;在今山東省東平湖西;梁山縣南;附近地區為古梁山泊;北宋以后;常為農民起義軍的根據地。《水滸傳》里有宋江、林沖等人為官府所迫;上梁山造反的情節。后用來比喻被迫做某種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做革命的促進派》:“而且要有一種相當的壓力,就是公開號召,開許多會,將起軍來,‘逼上梁山’。”
    239

    避世離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shì lí s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逃避濁世,超脫凡俗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王充《論衡 定賢》:“以清節自守,不降志辱身為賢乎?是則避世離俗,長沮、桀溺之類也。”
    240

    避世墻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shì qiáng d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隱居于市井販夫之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 逸民傳 逢萌》:“君公(王君公)遭亂獨不去,儈牛自隱。時人謂之論曰:‘避世墻東王君公。’”
    * bi成語,bi的成語,帶bi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