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i的成語 (1015個)
-
201
避溺山隅
- 成語拼音:
- bì nì shān yú
- 成語解釋:
- 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。表示遠遠回避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司馬相如《美人賦》:“譬于防火水中,避溺山隅,此乃未見其可欲。”
-
202
避難逃災
- 成語拼音:
- bì nàn táo zāi
- 成語解釋:
- 避:躲開。逃脫災害侵襲,避免罹難之禍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85回:“爭奈宋江出身微賤,鄆城小吏,犯罪在逃,權居梁山水泊,避難逃災。”
-
203
睥睨物表
- 成語拼音:
- bì nì wù biǎo
- 成語解釋:
- 睥睨:眼睛斜著看,形容高傲的樣子;物表:世俗之外。形容非常高傲,看不起任何人
- 成語出處:
- 《宣和書譜·草書·神仙鐘離權》:“文身跣足,欣然而立,睥睨物表。”
-
204
補偏救弊
- 成語拼音:
- bǔ piān jiù bì
- 成語解釋:
- 弊:害處;毛病。補救偏差;糾正錯誤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魏翁《鶴山文集》:“臣愿陛下以臣前所陳未喻六條行之,以明白洞達為目前補偏救弊之策。”
-
205
避強打弱
- 成語拼音:
- bì qiáng dǎ ruò
- 成語解釋:
- 軍事用語。在運動戰中避開敵人的精銳部隊而專揀疲弱的打。
- 成語出處:
- 見“避強擊惰”。
-
206
鼻青額腫
- 成語拼音:
- bí qīng é zhǒng
- 成語解釋:
- 鼻子發青,額頭腫起。形容臉部傷勢嚴重。
- 成語出處:
- 古華《芙蓉鎮》第三章:“只有十多歲的娃娃們不知利害,不肯就范,但愿經過幾回鼻青額腫的教訓后,才不再作超越父母社會級別的輕舉妄為。”
-
207
畢其功于一役
- 成語拼音:
- bì qí gōng yú yī yì
- 成語解釋:
- 把應該分成幾步做的事一次做完。
- 成語出處:
- 孫中山《發刊詞》:“吾國治民生主義者,睹其禍害于未萌,誠可舉政治革命、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。”
-
208
避強擊惰
- 成語拼音:
- bì qiáng jī duò
- 成語解釋:
- 軍事用語。在運動戰中避開敵人的精銳部隊而專揀疲弱的打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元稹《批劉悟謝上表》:“卿宜密運謨猷,明宣號令,避強擊惰,取暴撫羸。”
-
209
避強擊弱
- 成語拼音:
- bì qiáng jī ruò
- 成語解釋:
- 指避開敵人的精銳部隊而打其疲弱的
- 成語出處:
- 宋 司馬光《資治通鑒 后周世宗顯德二年》:“奔走之間,可以知其虛實強弱,然后避實擊虛,避強擊弱。”
-
210
比權量力
- 成語拼音:
- bǐ quán liàng lì
- 成語解釋:
- 比:比較;量:估量。比較衡量兩方面的權力和力量
- 成語出處:
- 漢 賈誼《過秦論上》:“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挈大,比權量力,則不可同年而語矣。”
-
211
鼻青臉腫
- 成語拼音:
- bí qīng liǎn zhǒng
- 成語解釋:
- 鼻子發青,臉都腫起來,形容被打得很慘
- 成語出處:
- 清 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44回:“這惡賊原想著是個暗算,趁著軍官作下揖去,不能防備,這一腳定然鼻青臉腫。”
-
212
避其銳氣
- 成語拼音:
- bì qí ruì qì
- 成語解釋:
- 其:他的;銳氣:勇猛的氣勢。避開敵人的旺盛氣勢,等敵人疲憊松懈時再狠狠打擊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齊·孫武《孫子·軍爭》:“故善用兵者,避其銳氣,擊其惰歸,此治氣者也。”
-
213
避其銳氣,擊其惰歸
- 成語拼音:
- bì qí ruì qì,jī qí duò guī
- 成語解釋:
- 其:他的;銳氣:勇猛的氣勢;惰:松懈善于用兵之人,總是避開敵人初來時的氣勢,等敵人疲憊時再狠狠打擊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孫武《孫子 軍爭》:“故善用兵者,避其銳氣,擊其惰歸,此治氣者也。”
-
214
彼棄我取
- 成語拼音:
- bǐ qì wǒ qǔ
- 成語解釋:
- 別人摒棄的我拿來。指不與世人共逐名利而甘于淡泊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皇甫謐《高士傳·任安》:“性以潔白為治,情以得志為樂,性治情得,體道而不憂,彼棄我取,與時而無爭。”
-
215
鼻青眼烏
- 成語拼音:
- bí qīng yǎn wū
- 成語解釋:
- 鼻子發青,眼圈發黑。形容臉部傷勢嚴重。
- 成語出處:
- 古華《水酒灣紀事》:“若不趁早回頭……肯定有跌大跤子、鼻青眼烏的時侯。”
-
216
鼻青眼紫
- 成語拼音:
- bí qīng yǎn zǐ
- 成語解釋:
- 鼻子發青,眼圈發紫。形容臉部傷勢嚴重。
- 成語出處:
- 張石山《甜苣兒》:“果然,沒隔幾天,場里打麥子的時候,四黑牛找個碴兒,劈頭蓋腦地把甜苣兒打個鼻青眼紫。”
-
217
鼻青眼腫
- 成語拼音:
- bí qīng yǎn zhǒng
- 成語解釋:
- 鼻子發青,眼睛腫起。形容臉部傷勢嚴重。亦比喻遭受嚴重打擊、挫折的
- 成語出處:
- 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三五回:“眾人齊上,把一個德行之儒做下了個胯下之客,打得鼻青眼腫。”
-
218
筆槍紙彈
- 成語拼音:
- bǐ qiāng zhǐ dàn
- 成語解釋:
- 指用筆墨文章作為論戰的武器
- 成語出處:
- 鄒韜奮《抗戰以來·“筆桿暴動”》:“現代很流行的用語,指筆和書報為‘筆槍紙彈’。”
-
219
避人耳目
- 成語拼音:
- bì rén ěr mù
- 成語解釋:
- 指避免走漏消息。
- 成語出處:
- ?
-
220
髀肉復生
- 成語拼音:
- bì ròu fù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髀:大腿。因為長久不騎馬,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。形容長久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,無所作為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》“荊州豪杰歸先主者日益多,表疑其心,陰御之。”裴松之注引晉 司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吾常身不離鞍,髀肉皆消;今不復騎,髀里肉生,日月若馳,老將至矣。
* bi成語,bi的成語,帶bi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