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i的成語 (821個)
-
781
以一警百
- 成語拼音:
- yǐ yī jǐng bǎi
- 成語解釋:
- 警:警戒;警告。懲罰一人以警戒眾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尹翁歸傳》:“其有所取也,以一警百,吏民皆服,恐懼改行自新。”
-
782
以一儆百
- 成語拼音:
- yǐ yī jǐng bǎi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以一警百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蕭復興《貼深藍色海綿的球拍》:“連隊的指導員是個復員軍人,本想以一儆百,好好批評她一通。”
-
783
一言既出,如白染皂
- 成語拼音:
- yī yán jì chū,rú bái rǎn zào
- 成語解釋:
- 皂:黑色。話一出口,如同白底染上黑色。比喻話一出口,就不能更改收回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85回:“何出此言,大將軍一言既出,如白染皂。”
-
784
一言為重,百金為輕
- 成語拼音:
- yī yán wéi zhòng,bǎi jīn wéi qīng
- 成語解釋:
- 金:古代貨幣單位。嚴守自己諾言比百兩黃金還珍重。指信守諾言可貴
- 成語出處:
- 宋·王安石《商鞅》:“自古驅民在信誠,一言為重百金輕。今人未可非商鞅,商鞅能令政必行。”
-
785
云中白鶴
- 成語拼音:
- yún zhōng bái hè
- 成語解釋:
- 象云彩中的白鶴一般。比喻志行高潔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魏志·邴原傳》裴松之注引《原別傳》:“邴君所謂云中白鶴,非鶉鷃之網所能羅矣。”
-
786
一致百慮
- 成語拼音:
- yī zhì bǎi lǜ
- 成語解釋:
- 一致:趨向相同;百慮:各種考慮。趨向雖然相同,卻有各種考慮。儒家指慮雖種種,理歸于一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 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途,一致而百慮。”
-
787
一擲百萬
- 成語拼音:
- yī zhì bǎi wàn
- 成語解釋:
- 指用錢滿不在乎,一花就是一大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何無忌傳》:“劉毅家無儋石之儲,樗蒱一擲百萬。”
-
788
郢中白雪
- 成語拼音:
- yǐng zhōng bái xuě
- 成語解釋:
- 典出戰國楚宋玉《答楚王問》:“客有歌于郢中者,其始曰《下里巴人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;其為《陽阿》、《薤露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;其為《陽春白雪》,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……是其曲彌高,其和彌寡。”后以“郢中白雪”指高雅的樂曲或詩文。
- 成語出處:
- 典出戰國·楚·宋玉《答楚王問》:“客有歌于郢中者,其始曰《下里巴人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;其為《陽阿》、《薤露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;其為《陽春白雪》,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……是其曲彌高,其和彌寡。”
-
789
皂白不分
- 成語拼音:
- zào bái bù fēn
- 成語解釋:
- 不分黑白,不分是非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林則徐《札澳門同知傳諭義律準駁條款》:“不得混入驅逐奸夷之內,紛紛回澳,致令皂白不分,自取玷辱。”
-
790
皂白溝分
- 成語拼音:
- zào bái gōu fēn
- 成語解釋:
- 皂:黑。比喻界限非常分明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王夫之《讀四書大全說·論語·述而篇四》:此是圣學極至處,亦是圣學、異端皂白溝分處。
-
791
皂白難分
- 成語拼音:
- zào bái nán fēn
- 成語解釋:
- 皂:黑。黑白很難分辨,比喻是非不易辨別
- 成語出處:
- 川劇《評雪辨蹤》:“穿釘鞋的,你二天來,不要穿釘鞋,要穿草鞋嘛,免得我們秀才要評什么足跡,給他做個皂白難分。”
-
792
知白守黑
- 成語拼音:
- zhī bái shǒu hēi
- 成語解釋:
- 意思是對是非黑白,雖然明白,還當保持暗昧,如無所見。這是道家的消極處世態度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知其白,守其黑,為天下式。”
-
793
知白守辱
- 成語拼音:
- zhī bái shǒu rǔ
- 成語解釋:
- 知白:明辨是非。對是非黑白,雖然明白,還當保持曖昧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天下》:“知其白,守其辱,為天下谷。”
-
794
轉敗為成
- 成語拼音:
- zhuǎn bài wéi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轉敗為功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云笈七簽》卷九:“徑直易行,由之得進,常通不塞,正以治邪,轉敗為成,經緯相會也。”
-
795
轉敗為功
- 成語拼音:
- zhuǎn bài wéi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指將失敗轉化為勝利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燕策一》:“圣人之制事也,轉禍而為福,因敗而為功。”
-
796
轉敗為勝
- 成語拼音:
- zhuǎn bài wéi shèng
- 成語解釋:
- 變失敗為勝利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管晏列傳》:“其為政也,善因禍而為福,轉敗而為功。”
-
797
詐敗佯輸
- 成語拼音:
- zhà bài yáng shū
- 成語解釋:
- 詐、佯:假裝。假裝敗陣,引人上當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高文秀《誶范叔》楔子:“被他詐敗佯輸,添兵減灶,在馬陵山下,削木為號。”
-
798
竹柏異心
- 成語拼音:
- zhú bǎi yì xī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楚辭 東方朔〈七諫 初放〉》:“孰知其不合兮,若竹柏之異心。”王逸注:“竹心空,屈原自喻志通達也;柏心實,以喻君暗塞也。言己性達道德,而君閉塞,其志不合,若竹柏之異心也。”
-
799
只準州官放火,不準百姓點燈
- 成語拼音:
-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,bù zhǔn bǎi xìng diǎn dēng
- 成語解釋:
- 州官:一州的長官。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,老百姓沒有正當活動的自由
- 成語出處:
- 馮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12章:“可是只準州官放火,不準百姓點燈,卻是中國政治的一個通病。”
-
800
只準州官放火,不許百姓點燈
- 成語拼音:
-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,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
- 成語解釋:
- 州官:一州的長官。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,老百姓沒有正當活動的自由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15回:“不料我們大老爺先護在里頭,連問也不叫我問一聲兒,可見他們官官相護,這才是‘只準州官放火,不許百姓點燈’,古人說的話是再不得錯的。”
* bai成語,bai的成語,帶bai的成語。